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忆过年

(2019-02-06 11:52:44)
分类: 散文随笔
忆过年 

http://www.ayrbs.com/epaper/tplimg/detial_line.jpg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过春节越来越没意思了!想到小时候,一说过年,就无比激动!因为过年有好吃的、好玩的,大人还给压岁钱!

    那时候在孩子间喜爱夏天还是冬天的天真提问中,毫无疑问的答案是冬天。最主要的原因是冬天可以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还可以什么活都不干,痛痛快快地玩上几天。从放寒假起,小孩子的年就开始了。白天,除了偶尔做一下作业外,剩下的几乎都是玩了。那时的条件差,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机,更没有电脑,电影也是极少,可是玩的花样却相当多,扔砖头,打雪仗,斗拐,到野外生火,全都因陋就简,不登大雅之堂。但那时村里的小孩子似乎特别多,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在村里的各个角落演绎着各自的游戏。经常玩得忘了吃饭,直到大人们找过来呵斥才惺惺回去。晚上的时间也是孩子们的美好时光。那时冬天的夜空似乎也特别清澈明亮,在星星的映照下,小朋友们或在麦秸垛里伏击抓坏人,或在晒场上捉迷藏,或者男孩子每人点燃一条皮子(小推车外胎),在村子里四处游荡,女孩子提一个白萝卜灯(在萝卜头上插半根蜡烛)三五成群挨家串门,总有使不完的精神和玩不够的节目。

    离过年还有几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充满年味的忙碌里。杀猪宰鸡,磨豆腐,蒸年糕,剁饺子馅……几十道必做的功课是过年所少不了的。家家院子炊烟升腾起来,处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刀和砧板的碰撞声,空气里也充满了令人垂涎的香气和欢庆的气息。

    大年三十最终姗姗而来,唯独这天一般不出去玩耍,因为大人要熬猪油渣,炸肉丸……可以让我大饱口福,另外还有工作要做,要帮助包饺子,贴对联,贴年画,还要把第二天要穿的新衣服、新帽子、新鞋、新袜子放在床头。

    新年的第一天,总是在排山倒海的鞭炮声中醒来,我赶快喜颠颠地穿上新衣服和哥哥姐姐挨家挨户拜年。这一天是一年中心情最放松的一天。因为有个规矩,这一天大人不许责骂小孩,也是最为富有的一天,会收到大人给的压岁钱。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村外的大路上,到处都是一群群一队队走亲戚的人,孩子们身穿五颜六色的新衣服,拿着鞭炮等,相互追跑打闹,笑声不断。小小孩则骑在大人的脖子上,晃晃悠悠。走亲戚时最不情愿的就是在亲戚家里当着众人的面说起我的考试成绩,小时成绩不太好的我赶快溜出去,耳不听为净。尽管那样,还是希望永永远远那样把年过下去。

    岁月流转,物是人非,但小时候繁华而地道的过年一直温情地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年在哪里

      不知不觉间我们走近了农历新年。小孩盼过年,大人忙过年,男女老少欢天喜地过大年。年,究竟在哪里?

    君不见,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一波又一波的人潮涌向车站、机场、码头。售票窗口前,购票的旅客排成长龙,车站广场上人山人海,候车大厅里人头攒动。大包小包,肩扛手提,扶老携幼,颠簸劳顿。人们的目标空前一致:回家过年!年,就在游子千里迢迢回家的风雪归途上。

    除尘、浣洗、洒扫、整理房间;做馒头,蒸年糕,灌香肠,炸丸子,宰杀鸡鸭;跑银行,逛超市办年货。人们忙里忙外,忙上忙下,忙前忙后,到处都是风风火火、来去匆匆的人群。年,就伴随在人们忙碌的身影里。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剪窗花,请财神,贴春联,大红灯笼高高挂。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盈门。通红的双喜倒过来的福,传达着老百姓祈盼福星高照、吉祥如意喜临门的强烈愿望和虔诚心情。年,就挂在房檐下,贴在大门上,渗透在春联的字里行间。

    小孩们更是乐开了花,穿新衣,拿红包,放烟花,点鞭炮,做游戏,蹦蹦跳跳到处凑热闹,成天不知疲倦地玩着跑着,笑着闹着。年,洋溢在儿童灿烂如花的笑靥上。

    包水饺,下汤圆,涮火锅,吃大餐……阖家团圆,老少欢聚,一盘又一盘,一碗又一碗,一杯又一杯,热腾腾,香喷喷,人们开怀畅饮,饱享美味,其乐融融。年,就荡漾在绵醇的美酒中,飘香在丰盛的佳肴里。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吃糖果,品香茗,聊家常,看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年,回荡在“守岁”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阵阵欢声笑语中。

    缤纷的礼花绽满夜空,喜庆的花炮响彻云霄。粗犷的秦腔吼起来,威风的锣鼓敲起来,龙呀狮子舞起来,嘹亮的唢呐吹起来;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放风筝、赛龙舟、变魔术、玩杂技、演皮影、说相声、唱大戏……年,彰显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融合在浓郁厚重的民族文化里。

    从北国冰城到南国海疆,从雪域高原到黄海之滨,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社区,华夏大地处处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成了欢乐的海洋。年,萦绕在祖国壮丽多彩的千山万水间,播撒在每一寸充满希望的热土上。

 

    年,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人情亲情观念和淳朴的民俗民风,寄寓着老百姓的无限希望,凝聚着中国人的美好感情。它,深藏在每一个炎黄儿女的心窝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