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生活
(2019-01-02 22:46:48)
我喜欢读书,从小就喜欢。究其原因,大概是父亲在我很小时候买给我一套《三国演义》连环画。这套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连环画当时是九块钱,保存至今,依然是品相完好。从这套连环画开始,我慢慢喜欢上了读书。在我的印象里,这是我读书生活的开始。
人说,书非借不读,我倒不然。如果确是本好书,我一定会买来看,并且保存好。那时买书必须去书店,我生活的小镇上只有一家新华书店,这家书店从我小学开始一直到初中,都是我主要的书籍来源。小小的店,大概一个门面店大小,书的品种也不多,教辅类书籍又占了其中的大半。我一般是下午放学的时候,一个人背着书包来到书店,从书柜上拿下一本书,翻看好一阵;因为人小个子矮,每次看书都要抬头仰望,日子久了就养成了对书籍的尊重。正是在这家书店里,我买回了《三国演义》《西游记》……
升初中后,我的阅读面开始增大,这家小书店再没法满足我的需求了。于是,我和几个朋友开始乘车去县城图书馆看书。县城的图书馆坐落在县城中心,街旁车水马龙很热闹,图书馆在当时算是不小了。在图书馆里,书被很好地做了分门别类,历史的,人物的,传记的,文学的,青春的,校园的,还有一大堆教辅类书籍,比起小镇上的那个小店来,真是进步了很多。我们一去就是一个下午,每次都静静地在图书馆里看书。不仅仅看书,每次我都能有所收获,淘到自己喜欢的书。此后,从名著到各类小说,我的书开始慢慢增多,从写字台放到了床头,又从床头一直慢慢地往上堆。淘书的乐趣很多,因为有所期待,不像现在上网买书那么方便,可以查阅;那时每每满心希望地去淘,从书架顶上浏览到底下,拿感兴趣的书翻看。现在这样的情绪已然无法体会了。
到了高中,我开始去市区书城,那是需要一整天的。很多时候,是纯粹的看书,而不是买,就是喜欢那种氛围,看上一天也开心。这个阶段,我看书已有了倾向性,基本上看历史人物传记和历史评论,另外特别喜欢鲁迅的杂文,还模仿他的风格写了很多小文。现在回头再看,颇觉有趣。高中时代,我的时间基本都花在看书和踢球上,以看书居多。
从大学开始,我转而去补足小时候的“缺憾”。比如,一直想看的《金庸全集》,大学时读了个遍。工作后有了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便开始买大部头的书,基本上也都是历史书籍。此时,网购已为我购买书籍的主要方式。然而,在我心底里还是很眷恋实体书店,现在的实体书店早已不仅是个购书的所在,更是一处淡不掉的精神归宿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