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兵不动(成语典故精选)
(2018-12-20 22:36:47)分类: 知识窗 |
[典义]
[典实]
赵简子是晋定公的正卿,主政的晋国相国,他在公元前502年,准备出兵讨伐卫国。为了摸清卫国情况,他派史默到卫国去侦察,限期一月,届时返回。史默奉命直奔卫国而去了。
赵简子为什么要伐卫呢?因为卫国自晋文公破曹伐卫起,就成了晋国的结盟国。卫国同晋国结盟不是心甘情愿的,是晋国兵临城下强迫卫国结盟的。结盟不是白结盟,结盟就得给盟主纳贡。卫国长期以来,听命于晋国,受着晋国的种种压迫和剥削。
到了卫灵公三十二年,即公元前503年,灵公不甘心永远处在任人摆布的屈辱地位,决心摆脱晋国的羁绊。于是,同齐景公在沙泽(今河北大名县东南)缔结了互助条约,断绝了卫、晋两国同盟的关系,依附了齐国。
卫国的叛晋归齐,使晋国君臣上下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执政的赵简子,当然不能容忍卫国这种叛逆行为,他想晋国的结盟国如果都这样,那还了得。于是,他决定,杀一儆百,立即调集军队,去袭击卫都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企图用武力迫使灵公就范,使其重新变成晋国的附庸。赵简子毕竟是个精于谋略的人,他在没有弄清卫国的情况之前,是不肯冒然出兵的。他在坐等史默的侦察。史默在卫国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一连呆了六个月才返回晋国。赵简子问史默:“限期一个月,你为什么停了这么久?卫国的情况到底怎么样,能不能现在就出兵去讨伐它?”史默回答说:“行兵打仗,是一件大事,不是一件小事,我不能不把情况弄清楚,就草草回来。”简子又问:“弄清了没有?”史默说:“弄清了。谋利得害的事,我们不能干。我不得不细细探听,更不能不认真察看。总得把卫国上上下下的全面情况弄清吧。”简子急忙问:“卫国君臣们的情况是怎么回事?”史默说:“灵公虽是一个才智不怎么出众的,也没有什么贤名的国君。但他很有骨气,不甘心于受人任意摆布,这一点也不能不令国人拥护。卫国人还是拥戴他的。他为了激起国人的同仇敌忾之心,派大夫王孙贾在百姓间公开宣布:‘晋国就要进攻我国了,晋国已命令我国,凡有姊妹女儿的人家,都要抽出一个人到晋国去当人质。’这一消息传开后,卫国到处一片哭声,家家户户群情激奋,都对晋国充满了强烈的仇恨。现在全国群情激昂,一片沸腾。我们要去讨伐卫国,那可是人心不可违啊!”赵简子听了频频点头,没有吭声。史默接着说:“过去灵公一直排斥德高望重的贤臣蘧伯玉,信用谄媚进谏的小人弥子瑕。现在他接受了大臣史的忠谏,罢黜弥子瑕,任命蘧伯玉为宰相,史为副相。这又使他把国内的士大夫都团结在了他的周围,结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集团。另外,最近孔子又带着他的弟子子贡来到了卫国,受到了灵公的盛情款待。子贡还被任命为宰相,留在宫里辅政。这件事已经在帝丘传为美谈,对于招纳贤才,安定民心,巩固卫政权起了重要作用。”说到这儿,史默又瞟了赵简子一眼,简子只是听。史默又继续讲了下去:“依臣下看,卫国现在贤臣很多,民情义愤,想借用武力使它屈服,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请相国三思而后行才好!”
赵简子听了史默这一番侦察,也认为伐卫的时机不成熟,于是,便立即下令:“按兵不动,待机而动。”这就为后世留下了“按兵不动”之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