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草入诗

(2018-11-18 16:49:28)
分类: 散文随笔
 小草入诗,古已有之,陋俗之物,立马文雅起来。汉有无名氏的《青青河畔草》,南朝宋刘俣写有“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晋陶渊明赞“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唐刘禹锡见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清袁枚诗曰“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也赋草以情。古今写草入诗者,何能尽数?勿谓《诗经》《楚辞》,众草已成名物,让人考证千年。画家老树新近一首题画诗云:“芊芊一丛青草,自生自在水岸。不期有人相知,云雨风月为伴。”这首随随意意的诗,倒是打动了我的心。《小窗幽记》中写有“藻荇可数,闲池静也”。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藻,乃水草之有文者。”草在水边,其姿其韵,才摇曳而生,水草隐于水中,谦抑自处,不事张扬,也是一种自保自全自安的处世之策。鲁迅在《社戏》中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这清香的草气,便是一种乡愁了。其实草还是草,一加上人的情感,草就成诗成画了。六月五日晨记于窄书隅,窗户下,曦光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