咎由自取
[典源] 《左传.宣公十三年》:“晋人讨邲之败,与请之师,归罪于先穀而杀之,尽灭其族。君子曰:‘恶之来也,己则取之,其先毂之谓乎?’”
[典义] 咎由自取源自“恶自来也,己则取之。”其含义是,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已造成的。邲之战败北,归罪于士穀,完全是士穀在战场上所为造成的。
[典实] 晋景公三年,追究晋、楚邲之战中败北的责任,完全是由于士穀自负,不听中军号令,擅自出战造成的。于是以违犯军令,不仅杀了士毂,而且还尽灭了其族。君子评论说:“刑戮来到,那是士榖自找的,真可谓是咎由自取呢!”
铤而走险
[典源] 《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囯之事大囯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典义] 铤而走险。杜预注:铤,疾走貌。言急则欲荫茠(托庇)于楚,如鹿赴险。后称为无路可走而被迫冒险为“铤而走险。”这也是中原郑囯,事晋、附楚,发出的无可奈何的感叹!
[典实] 自晋文、楚庄以来,晋、楚中原争霸,重点争的是郑国。郑国夹在两大国之间,附晋楚征,附楚晋伐。郑大夫子家无可奈何的说,古人有言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说,鹿死则不择音。小囯事奉大囯,如果大国不以德相待,小囯就会像鹿一样铤而走险,采取非理的冒险行动!我们也只好严阵以待,决死一拼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