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
(2018-08-22 20:58:09)分类: 散文随笔 |
一般圩日,等到傍晚(离圩市近,午后才赶圩)方揭晓,母亲拎回一斤多猪肉,或装在塑料袋的半只烧鸭的一半——一顿肉有着落了。不用多好的厨艺,油盐翻炒,浇点酱油,熟了,味道极香,盯着流口水,闻香久了,人和牙齿都得酥完。
吃肉难得,难得吃肉,因而常来点配菜作伴,炒好装一大碟,耐吃,不然几对筷子齐发,眨眼见底。配菜有自家种的丝瓜、冬瓜、白瓜、豆角、黄豆、荷兰豆等,或从圩市买回的豆芽、豆腐、腐竹,都是地道的好菜。
最怕肉伴苦瓜炒!
那时乡里人种出来的苦瓜实在很苦,苦得无法原谅。苦瓜一粘锅,再用锅炒别的菜,吃不得了,全苦完。苦瓜和肉炒,肉就成了苦肉,吃得你直想哭。孩子皱着个苦瓜脸,偷偷咒骂:该死的苦瓜长得这么快,才吃过一顿不久,又长出这么多来,吃都吃不完。然后咒骂圩市卖菜籽的老板:还敢卖苦瓜籽,你的头发就全部掉光咯!
然而,好多大人喜好吃苦瓜,炒好了,端上桌,叫喊起来:“夹去啊,吃咯,清热解毒,多夹一点。”叫你吃,你不吃,他可不客气,夹一大筷子愉悦地咬嚼起来,津津有味,说:“还不够苦呢,吃过就清甜了。”只能看着他得意。
岁月总在奇妙地“变脸”,流逝中会改变很多。记不清从哪时起,我也逐渐喜好上吃苦瓜了。岁月苦了味觉,或者味觉适应岁月,吃起苦瓜日渐不觉苦,日渐清凉。平日买菜,偶尔拣一两只新鲜苦瓜回家,炒蛋、炒牛肉等,味道不错,苦瓜却不复有孩童时那般苦涩和厚实了。
老家村屯有位长辈,端午或中秋等节日,常用高压锅搞一只酱油焖鸡,再加一锅豆腐酿苦瓜酿,一伙人吃得快活,油光满面,手嘴留香。蒸豆腐酿苦瓜酿时,他往往留一些苦瓜酿另外蒸,至七成熟,苦瓜还青翠,起锅,盛碗里,留到第二天热来吃,味道比昨晚的似乎美味很多。
问其奥妙:怎么就蒸得里边的馅熟,苦瓜还青翠,又嫩又鲜?长辈说,这要点功夫咯,慢慢蒸才得。此外,留到第二天(也不放进冰箱)不怕发馊么?长辈笑了,说,苦瓜就是一个现成的小冰箱。对了,苦瓜也叫凉瓜。
如此看来,苦瓜确实有些独特,李时珍证实苦瓜可“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时下有的人喜好用苦瓜榨汁,常喝减肥,畅通血管,护心降压,可作食疗。
我有时会傻想:茫茫人世间,为何要有苦瓜这东西?
想不明白。只是有些老话颇像熬炖久了的鸡汤,入喉甘甜,寻味起来,诸多难言。譬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不管吃不吃得,苦都为众人吃着,众人里也不会有多少能成人上人。于是,苦瓜到处长满,实实在在成长的苦瓜应该多是在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