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18-03-20 23:19:25)
分类: 散文随笔

 自古以来,赞美春、讴歌春、描绘春的诗词枚不胜举,其中尤以唐诗最盛。普遍而最早受人喜爱的当属孟浩然的《春晓》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别有天地。它的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词藻,而在于它的韵味,他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朗朗上口。悠远深厚,独臻妙境。从“不觉晓”、“闻啼鸟”、“风雨声”的感官上迎来了春天的到来。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在短短的四句诗里,蕴藏着挖不完的艺术宝藏。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是韩愈的《春雪》!春天已到来,还看不到春花绽放,闻不到鲜花的芬芳。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装点成一派盎然春色。作者从春雪入手,着意在迎春。

杜甫的《春夜喜雨》更是描写春夜雨景的名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赞美雨,然后把雨拟人化了。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人们的需要。不是吗?正应了“春雨贵如油”的俗谚。春天的雨伴随着和风细雨滋润着万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时间而悄悄来到,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这形象逼真的描绘,正是初春和风细雨的特征。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应考的习作,以“古原草送别”为题,抓住了“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一岁一枯荣”,是斩不断锄不绝的。秋后残留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蔓延原野。因而形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壮烈意境。

以上四首诗,分别写了春晓、春雪、春雨、春草,讴歌了春天的秀丽景象,给人带来生机,带来希望和欢乐。不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名句吗?春天是无限美好的,如把青少年时代誉为“青春”,并将这样的“青春快感”“青春美感”融入到“现代观念”“现代意识”“现代风采”中,社会和人性将会愈加真、善、美。

春天是自然风光,是积极向上的,是物质、精神、人性的共同体。正如朱熹的两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读书“三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