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的折柳赠别

(2018-03-20 23:03:38)
分类: 散文随笔


初春时节,柳条飘扬,在传递着春天的信息,不禁使人想起古代的折柳赠别。

我国自古以来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这种习俗始于汉代而盛于唐代。在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和通讯滞后,友人送别显得伤感而又隆重,往往是今日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于是折柳相送就成为古人送别的重要仪式。古人送别要折柳,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送别风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可见,折柳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诗文、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折柳赠别。”李白所作的《忆秦娥》中有“年年折柳,灞陵伤别”的句子,即指此事。关于折柳相送由来,颇有浪漫色彩。相传是取自于《诗经》中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与“留”谐音,借此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此外,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生命力很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折柳送别,寓含着希望远行的人能够在他乡顽强地生活下去。

自古以来,亲朋好友送别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题材,在诗歌中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可谓是不胜枚举:北人的《折杨柳歌》:“遥望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家歌。”写出了对于故乡的无限眷恋。有一首无名氏所作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著低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思念。

唐代十分盛行折柳赠别,这种习俗自然会出现在唐诗中。杨巨源有一首《折杨柳》,他这样写道:“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这首小诗十分细腻地写出了友人离别折柳相赠的动人场面,读来亲切感人。边塞诗人王之涣也写过一首折柳赠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作者由御河两岸泛青的杨柳被攀折得很“苦”,而联想到此处送别的人一定很多,构思堪称巧妙。张九龄也有一首《折杨柳》:“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借杨柳相赠写对故园的深切眷恋。而刘禹锡的《竹枝词》则为人们熟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借杨柳写出了欢欣喜悦的儿女情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品尝春的味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