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日邂逅

(2018-01-19 22:21:37)
分类: 散文随笔
近日,大风降温后难得的一个晴空丽日,气温飙升到零上9度。听说昌平公园有菊花展,趁着天好欣然前往,借此散散心。可惜展览四点就结束,遗憾晚到了十分钟,已经闭馆。本与爱人约好等他下班一起回家,时间还早,索性在公园里转转。
记忆里冬季最难忘怀的风景,就是水库北岸山乡的柿子林。风吹叶落,纯一色的黄澄澄的柿子挂满树冠,在山乡的旷野里独领风骚。间或,山喜鹊在枝头跳来跳去。湛蓝的天空、黄澄澄的柿子、跳跃的山喜鹊,变幻成一幅纯净、唯美的画面。每次车行至此,必减速缓缓而行,欣赏这流动的画廊。
公园也有一片柿子林,与山乡的不同。果农为摘柿子方便,要给柿子树顶尖压头,限制高度,让枝头向四周延伸,形成冠状。公园里主要是观景,遂少枝杈而直立,更有一番挺拔的气势。这里的柿子树,树干足有二十余米,直耸云霄。抬头仰望,叶落殆尽,黄澄澄的柿子骄傲地高挂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透着诱人的橘红色,好似万盏灯笼,镶嵌在天幕,点燃你心中的温暖。
冬季百木萧索,没有了浓荫蔽日、没有茂密的枝叶的遮挡、视线可望到公园的深处。北侧一片白杨树,风带走了叶子,笔直的树干更显伟岸,庄严的矗立在那里,似在为脚下的萱草守卫着这片土地,等待春来再作邻居。林中,一老者在练太极,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远处一红色的灌木丛引我快步走近,一看标牌是红瑞木。第一次看见,不知春夏她的模样,但这样已惊艳了我的眼睛。红艳如珊瑚的伞形枝条向四处伸展,似沙漠中的红柳,给单调的画板添了一抹亮色。旁边高大的栾树,犹如她的保护神,伸展着雄健的树冠为她遮风挡雨。
冬日里,依旧茂盛、葱茏的当属竹子。依旧如夏日绿得醉人。风来了,随风而舞,竹影飘逸、灵动。
冬日的园里,有些清冷,人少,得以静静地边走边看。湖面已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落叶点缀在冰面上,似一幅水墨画。一个戴眼镜、围着围巾的小伙子拿着手机对着湖面拍照。望着他,有点像民国电影里北海公园漫游的青年学子,背后的弘文阁,亦好似北海的白塔。举起手机,调成怀旧模式,对准按下快门,这人、这景就有了点年代感。
湖边有一塑像,是元代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身着汉服,手握《授时历》,举目远眺。郭守敬与昌平的渊源是主持开发元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白浮堰,引京西北昌平的水入什刹海,解决大都城的漕运。多年前担任《文化昌平》的编导、主持,专门就白浮堰做过一期节目。记者的天性就是刨根问底,今天在这里,仰望洒满余晖的雕像,宛如穿越时空与大师进行面对面的采访:您是怎样找到这里的水源?您知道您修订的《授时历》沿用了300多年吗?您知道有个小行星是以您的名字命名的吗?
岁月更迭,白浮堰、郭守敬、弘文阁顶楼的明代古锺以及文物石刻园的残碑断石,在这冬日的午后述说着昌平的古今。
邂逅是意外,亦是惊喜。
在这冬日里,邂逅你们:见证岁月更迭的文物、敬仰的古人、擦肩而过的路人、灵动的植物,让我的心如镜明湖的湖水平和、宁静、超然。即使在繁华闹市间,也可修篱种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