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名著的价值

(2017-12-24 19:15:12)
分类: 散文随笔





    前不久,一家出版社搞了一次名为“死活读不下去的出版物”的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旷世经典《红楼梦》居然名列榜首;榜单前十名中,四大名著尽数在列;外国名著《百年孤独》等也赫然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和网络文学,却大受热捧。这两种文化现象说明,当今,经典文学已失去了主流地位,而通俗文学和网络小说则成了时代的“宠儿”。这种反常现象,值得深思和重视。

    《红楼梦》这部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光辉夺目的明珠,而且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绝不是“捧”出来的、“选”出来的、“评”出来的,也不是哪位大人物或文学大师封的,而是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在漫长的阅读和流传过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以其作品本身所蕴含的美学精神,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民族文化品格和永恒的人性光辉,而影响和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因而才成了公认的传世不朽的经典。

    为什么经典名著受冷落,而通俗文学和网络小说却大受欢迎?据分析,一是由于多媒体传播方式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一些年轻读者,已疏离传统的阅读方式,而热衷于“短平快”的阅读,这种“浅阅读”“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不分场所和地点,随时随地可投入阅读,随时随地可终止阅读,自由放纵,海阔天空,任尔畅游;另一方面,有的图书和影视作品,一味追求娱乐性和票房价值,在缩写、改编过程中,不尊重和善待经典,任意进行所谓的包装、戏说,文学经典的主体精神和价值被解构了,民族传统的文化品格也消解了,“经典”不成其为经典,完全成了各色各样的文化消费品,读起来索然无味,兴味大减,受众者当然也就越来越远离经典了。

    出现这种文化倾向,不是偶然的,而是时尚文化环境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不足为奇。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通俗文学特别是网络小说,不注重追求精神品质的崇高和文化价值,而是一味取悦大众的时尚需求,其作品大多是花前月下,男欢女爱,缠绵悱恻,追求打斗之类的故事,尽力去博得年轻读者的眼球,使之这些读者勾魂摄魄,成天沉迷于网络小说之中。这些文学,之所以大行其道,流行不衰,固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空间,但并不能说它都是好的,甚至都是优秀的,其中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只能说它是一种消闲文化,就好比天空中的浮云,过眼即逝,能给读者留下多少美好的、永久的印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梅花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