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而时习之

(2017-12-16 19:42:05)
分类: 散文随笔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之后经常复习,是件很快乐的事。《论语》作为孔子思想的集大成,是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应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主旨和真谛。因此,仅仅说学习之后经常复习很快乐,很难体现孔子的思想。

孔子所说的“学”,不是指单纯的读书以增长知识。梁启超把孔子的人格概括为“知、仁、勇”,蔡元培把孔子的精神生活概括为“智、仁、勇”,都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梁启超提出:“仁从二人,两个人才表示出仁的意思。”二人自然也包括两个以上的人,一旦有了两个以上的人,就有了社会关系。为了处理好社会关系,就必须讲道德伦理。孔子的伟大,在于他用了一个“仁”字揭示了社会关系的奥秘,并提出了一系列使种种社会关系和谐的思想和行为规范。这是儒学的核心价值,也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因此,此处的“学”,不是专指读书长知识,而首先是学会怎样做高尚的人——向内,不断增进修养;向外,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孔子的学生曾子对此有专门的论述,他说:崇高伟大的圣人之学,它的精髓就是修身做人,而修身的目的就是亲民爱人,使人性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而”就是“学以致用”,学到知识和本领是要施展的,否则学习就没什么用处了。“时”就是对于天下的事情都应相机行事、依时而定,任何事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要顺应时势,相机行事,择善而从,力求得体,以获得最佳效果。“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孔子戒绝的四件事情——不任意、不专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表达了要顺应时势而不要固执偏颇、任性僵化、一成不变的主张。

笔者以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以理解为: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一个仁者,然后把握住时机,顺应时势,以自己的仁德之光、济世之才,让天下归于礼乐,是非常喜悦的事情。

“学而时习之”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学”不是简简单单的学习知识,也不是普普通通的加强自我修养,而是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问题;“习”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复习、预习,不是普普通通的工作实践,而是涉及方法论、实践论。今天,我们重温“学而时习之”这句话,深刻领会其中含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