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书是朱熹最先提出的

(2017-06-23 07:24:33)
分类: 散文随笔

四书是朱熹最先提出的。

朱熹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大儒,他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在一起称之为四书。大家不要认为四书是四本书或者四个著作,不是。《大学》和《中庸》是从《礼记》中选出来的,朱熹为这四书做章句集注,就形成了一本书,即《四书章句集注》。四书非常重要,它涉及到了中国的科举考试。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但是四书是从宋朝的朱熹那个年代才形成的,所以在隋朝的时候它并不是教科书。

到了元朝以后,元明清这好几百年的时间,四书是科举考试的教科书。而且科举考试的时候,试题和答案都从四书里面出,就可以看出四书的重要性。尤其对读书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相当于现在的高考一样。

阅读四书的时候,涉及到一个顺序的问题,四书不是随便读的。如果从时间的顺序讲,先是孔子,然后是曾子。曾子是孔子的学生,而且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子的儿子是孔礼,他的孙子是孔伋,字是子思。子思是曾子的学生,然后孟子是子思的学生。他们都有一种师承的关系,按照时间的顺序是这样。但是阅读的时候,最好是按照下面的顺序,先读《大学》,再读《论语》和《孟子》,最后读《中庸》。为什么这样读呢?这就涉及到四书之间的关系。因为《大学》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总纲。这个总纲就是明德、亲民、至善这三个。《大学》的核心理论应该是修身,就是咱们说的修身养性。

第二部分是《论语》和《孟子》,把它们放在一起,起到一个纲举目张的作用。比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面四个咱们经常能听到,甚至简略地说,后四个是修齐治平。具体地说,《论语》和《孟子》,讲的是修德。作为一个人应该具有哪些德行呢?崇德向善,这里面一个是德,一个是善。忠孝两全,咱们听说的都是忠孝不能两全。你如果在家尽孝就不能为国家尽忠,主要是取忠和孝这两个字。仁心义举,要有仁爱之心,对别人你要关心和爱护。这个“仁”,是孔子最重要的思想。义举,你的行为应该符合义,都是正确的,对的事情你就做,不对的事情你就不要做。彬彬有礼,礼仪,上次课王菲老师讲了礼的知识,礼涉及很多方面。最后一个知耻有耻,这个咱们平时接触得要少一些,但是孟子一直强调耻,作为一个人一定要知耻有耻。

最后一个是《中庸》,孔子把中庸称之为“至德”。一个人通过修身能够达到中庸的境界,你就具有最高的德行。最高的目标就是情感中和,人都有感情,都有七情六欲,但是不能随便地发脾气和发火,怎么才能把握好度,这就是《中庸》强调的情感中和。人人都情感中和的话,那这个社会就和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