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五月间,大部分春花已“红残绿暗”,蔷薇才绽开自己的笑脸。
数点春日花枝,蔷薇是最不肯掩饰内心的花朵。蔷薇摇曳着俏丽的身影,一丛丛爬上墙头,叶子是一碧到底的新绿,花是深深浅浅的红,如流光的锦绣,总惹人一身的醉。无论是清纯的单瓣,还是绮丽的重瓣,轻轻摇曳于绿叶之上,若有若无的清香,引来蜜蜂嗡嗡飞舞。
蔷薇,又名墙蘼、刺玫、山棘。蔷薇乃藤蔓落叶灌木,因“其蔓柔靡,依墙攀缘而生”,古人种植作篱笆墙的屏障,故名“墙蘼”。我同意一位作家的说法:“这个‘蘼’字甚好,甚传神。”蘼丽有点慵懒,有点奢华,而且绚丽。
正如萨迪的名言:假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为出身低微而悲伤,蔷薇常在荆棘中生长。蔷薇茎多刺,多生于山野之间,得名“刺玫”、“山刺”。
“燕来枝益软”,说的便是蔷薇。当燕子归来时,蔷薇开始发芽。蔷薇初夏开花,每年花开时节,叶茂,花繁,满枝灿烂,芳香清幽。微雨或朝露后,花瓣红晕湿透,香风阵阵,蜂飞蝶舞,令人心旷神怡。“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指醉人头。石家锦帐依然在,闲倚狂风夜不收”,“绕架垂条密,浮阴入夏清。绿攒伤手刺,红堕断肠英。粉着蜂须腻,光凝蝶翅明。雨来看亦好,况复值初晴”,你来或者不来,你遇见或者避开,蔷薇并不在意人的态度,依旧不紧不慢,由着自己的性子,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怒放。
据野史记载,武则天特别喜欢蔷薇。在大明宫的御花园里,她命人种植不少蔷薇,甚至命令绣工,把蔷薇绣在牡丹图卷上,尽管是送给外国使者的。武则天说:“在我的眼里,蔷薇和牡丹,拥有一样的美貌和高贵。只是因为人们迷信牡丹,才把蔷薇当作杂草铲除。只要我在这个宫殿,蔷薇将和牡丹一样,世世代代享有恩宠和尊荣。”不知传说是否真实。不知武则天的故乡并州是否产蔷薇。假如有,烂漫、热烈的蔷薇花下,一定有她的奇异梦想吧。
蔷薇有很多颜色:金黄、鹅黄、白色、大红、粉红、淡桃红……据说,黄色为上品。蔷薇花有单瓣的和重瓣的。蔷薇花小,内里乾坤却大。仔细观察,重瓣蔷薇,花瓣有六重之多,花蕊柱头四十多个。因春季开放后不再开花,而且花多白色,人称蔷薇为“白残花”。名残而实不残。白蔷薇的最佳状态,不是妖娆模样,而是荡漾着一波一波的霞光,透着清纯,透着活力。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此诗被元好问讥为“女郎诗”。柔媚也是一种美。将蔷薇与女子联系起来,或许因为蔷薇枝条柔纤,花儿似红颜含笑,而且熏香四溢、馥郁可人。
“钗边烂漫插,无处不相宜。”在文人的作品中,蔷薇就是丽人,美艳不可方物。李延忠说“玉女翠帷薰,香粉开妆面”,唐人白居易说“风动翠条腰袅娜,露垂红萼泪栏干(杆)”。在寒食日的雨中,韩公式看蔷薇“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看的何尝不是心目中的红颜佳丽呢?吴融的“万卉春风度,繁花夏景长。馆娃人尽醉,西子始新妆”,把蔷薇形容为西施,整首诗虽然没有提到蔷薇,却尽得风流。
蔷薇于李白,是一种闲适的心情。他在《忆东山二首》中写道:“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在白居易,则是饮酒的佳肴,“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入夏开;似火浅深红压架,如饧气味绿粘台;试将诗句相招去,倘有风情或可来;明日早花应更好,心期同醉卯时杯”。蔷薇花开,春酒酿好,各位可有意思花间相聚,一起喝一杯……这样的邀约,真让人心动神往,可以想见当时人们雅叙的欢快明悦。
蔷薇连春接夏,不少人看重它的特点,写出暑热中一番明快清凉。高骈的《山亭夏日》很美:“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尽情地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夏渐长,绿意浓,风吹帘动,满架蔷薇,香气袭人,人在院里走,一呼一吸间,都缠绕花香。皮日休有一首《重题蔷薇》:“浓似猩猩初染素,轻如燕燕欲凌空;可怜细丽难胜日,照得深红作浅红。”时光被浸染得香香的,仿佛吸进的是鲜花,吐出的是芬芳。“蔷薇繁艳满城阴,烂漫开红次第深……风月寂寥思往事,暮春空赋白头吟”,“紫燕双双掠水飞,廉纤小雨未成泥,篱边开尽野蔷薇。会少离多终有恨,暂去还来益堪悲。后期重约采莲时”,皆以花寄怀,都写得好。
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说:“三日前将入郡,架上有蔷薇数枝,嫣然欲笑,心甚怜之。比归,则萎红寂寞,向雨随风尽矣。胜地名园,满冥如锦,故不如空庭袅娜;若儿女娇痴婉娈,未免有自我之情也。”这样的简约隽永、淡远幽微,不愧为晚明小品的代表作。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这样的诗句,这样绰约风姿,让我常常想起玫瑰一样的心事。就如谁说的那样,“蔷薇花叶大红大绿,大俗大雅,既端庄又热烈,既俏丽又雅致,像我所认定的最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