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阅读叫社交
(2017-04-22 10:21:47)分类: 散文随笔 |
阅读和社交经常被看成是对立的,尤其是深阅读。阅读是静态的,要求保持专注力,认真思考;社交正相反,强调动态,你来我往、随机应变。
长久以来,阅读被认为应该是件“孤独”的事——独立的空间以及独特的标注、评语,体现的是个人的审美品味和生活情趣。“唯甘于孤独者,始能读书。”然而,在互联网快速迭代更新的当下,“孤独”的读书方式正在被打破,社交化阅读的出现,推着我们从“灯火纸窗修竹里”踏进“指尖上的大千世界”。
美国学者艾伦·雅各布斯在《消遣时代的阅读乐趣》一书中指出,读书就意味着向社交迈出第一步。“很多人在阅读时都会建立起深远的关联:书中人物会深深吸引我们,把他们想象成朋友、恋人或仇敌;我们也会想就角色、段落、情节或观点等和作者交流。”传统阅读方式局限了交流的可能性和多样性。“你了解这本书的很多方面,了解它的特点,也了解它的作者,可它们并没有了解你的任何信息。”雅各布斯认为,这种交流是不对称的。
社交化阅读不仅仅是通常所理解的社交。社交化阅读是更有思想的碰撞,是一种思想启蒙,对文化、对人心的向善都有推动作用。社交化阅读中,互联网只是降低了社交成本、扩大了社交半径,最终让兴趣相投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找到彼此。公众号“新世相”发起一个叫作“图书漂流”的活动,图书在不同城市的不同人手中流动,书中夹满了阅读者留下的读书笔记、信、卡片等。在陌生人社会,社交化阅读为冰冷的世界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要分享,不要孤独,当社交化阅读一再被提起,一度让人焦虑的“现代人还需不需要读书”不再是现时代的话题,取而代之的是“为什么要一群人一起读书,我们又选择和谁一起读书”。当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慢慢融为一体,阅读逐渐有了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