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尺寸之功”
(2017-01-16 08:30:22)分类: 散文随笔 |
北宋陈尧咨以善射知名,发矢十中八九,可谓之精。然而,一卖油翁看后,只是“微颔之”,以其能酌油入钱孔,而钱不湿。正所谓“彼已精,吾益精”。
19世纪,由于排版人员的粗心,将一篇论文中菠菜含铁量的小数点向右点错了一位,于是人们就开始相信“菠菜补血”的说法。虽然只是一个小数点的差错,负面影响却至今难以完全消除。
《晋书》记载,东晋司徒蔡谟在一次渡江时看到江边有很多蟛蜞。《尔雅》介绍过这种动物:与螃蟹类似,也是八条腿、两只钳,但有毒,不能直接食用。蔡谟没读过《尔雅》,不认识蟛蜞,但想到《劝学》中的“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一句,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是螃蟹,于是抓来蒸熟了吃,吃完之后,上吐下泻。由于读书不精,让人差点送了性命,可笑乎?可叹乎?
鲁迅笔下的“差不多”先生,更因为马虎而真送了性命。他有句口头禅: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最终,他以为医牛的王医生和医人的汪大夫差不多,就让王医生以医牛的方法给自己治病,结果一命呜呼。天天念叨“差不多”,就会越差越多,时间一久,便会积重难返,甚至无可挽回。
1485年,英国国王理查三世与里奇蒙德伯爵的军队之间爆发战争。结果,因一颗马钉的缺失,国王所骑战马摔倒,导致国王被擒。失去主帅的国王军队溃不成军,一个庞大的王朝葬送在一个小小的马钉之上,可谓“一失而万无”。
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须坚持“精微”的标准。少些“没有想到”、多积“尺寸之功”,少些“概略瞄准”、多些“精确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