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禹锡的傲骨

(2017-01-09 12:20:24)
分类: 散文随笔

 

    白居易在《李白墓》一诗中有句云:“自古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无过君。”白乐天以其独到的见解,通俗的语言,阐述了在他生活的年代、众多诗人的命蹇时乖。但是,诗人越是命运多舛,他们的性格也就会越倔强。所以,李白才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傲骨。另一位诗人刘禹锡虽然没有李白这样的“放荡不羁”,却有他的铮铮傲骨。

    刘禹锡,唐代,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他自幼聪慧,22岁进士及第进入仕途后,却命运坎坷,多次受到贬谪。尽管他屡受挫折,却能以凛然正气,铮铮傲骨面对权势,不被逆境所左右。并能用铿锵有力的诗句抒发心声,抗击迫害。

    刘禹锡进入官场后,认识了实施政治革新的王叔文。33岁时,跟随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五个月后,革新失败,受到牵连。从京城贬谪到了朗州(湖南省常德县),担任司马之职(协助县级地方官处理政务的小官)。在朗州这一荒凉之地待了10年,才被皇帝召回长安。漫长的十年岁月,并没有磨平刘禹锡的棱角。回京后,在游览京都玄都观时,面对满园桃花和赏花人群,他诗兴大发,就以《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为题吟出,“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七言绝句。他在诗中暗示;我在京都长安时玄都观内还没有一树桃花,我被贬到朗州离开京都长安,仅仅十年,这里就桃花千树,人流如潮;他面对此情此景大发感慨,以此犀利诗句,对趋炎附势的小人,给予了无情的嘲讽。此诗传出,又一次触怒了掌权者,他又被贬回了原地。这次贬谪到他奉召回京又是十四个年头。

    刘禹锡在数十年的贬谪生活中,度过了他的青壮年时期。足迹遍及朗州(湖南省常德县)、连州(四川省筠连县)、夔州(四川省奉节县)、和州(安徽省和县)等边远荒凉地带。遇到过不少横眉冷眼的势利小人。他们依仗手中权势,对他进行冷酷虐待。在和州时,按照规定他应该在县衙内居住三间厢房。和州知县见他是从京城贬下来的,就安排他住在远离市区的南门外。这里虽然一片荒凉,但是这里面朝浩瀚大江,能够看到点点白帆,正适合刘禹锡热爱大自然的秉性。使他感到开心舒畅。就挥笔写下“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诗句,和州知县知道后,吩咐差役又将他赶到了北门外。此处虽然没有点点白帆,却有依依垂柳,倒是别有一番情趣。刘禹锡又在门上写了“垂柳依依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的诗句。恼羞成怒的知县一气之下又将他赶到了贫民窟内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内。他要再看看刘禹锡受到欺凌后的狼狈相。没有想到刘禹锡却身处陋室,泰然自得,提笔写下了超凡脱俗,流传百代的《陋室铭》。并请人镌刻石碑立在门前。

    公元826年,刘禹锡结束了漫长的贬谪生活,奉召回到京城长安。回京后,他受友人之邀重游玄都观时,又一次诗兴大发,挥笔写出《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句间似有“我老刘又回来了,你们能奈我何!”骄傲和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跳跃在字里行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楼兰故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