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孝是德之本

(2017-01-08 07:29:47)
分类: 散文随笔

  孝经》开篇第一章《开明宗义》就谈到了这个问题。孔子在家闲居,他的弟子曾参就在一旁侍奉他,师徒在一起闲谈,孔子就说:“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参是非常孝顺的,他得到了孔子的真传,也与孔子的教育有很大关系。“至德”实际上就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在我们现在看来至高无上的道德应该也只有尧舜等这样的先王,以天下为公的人才会有。但是,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种目标来追求。“至德要道”主要是“以顺天下”,就是使天下人都归顺。“民用和睦”,人民生活起来也都和和美美。“上下无怨”,上上下下也没有什么怨恨。“曾参避席”,“避席”就是从席子上退下来,说“参不敏”,参就是曾参。“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曾参很谦虚从席子上就退下来,他说老师我也不聪明,怎么能知道呢?实际上他应该知道,但是曾参很谦虚,所以说“老师我不知道,您再给我指点指点”。他的老师就教导他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的根本,我们所有的品德都来自于孝。

  现在大家都有微信,微信上经常说人应该具备有五种、六种、七种或者八种德行。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但孝德是最基本的。还有口德,就是你说话要注意一些分寸,不要想什么就说什么,伤害人的话不要说,这是口德。比如说要讲究诚信、诚德,与人交往要有诚信,不能说了不做。还有很多。孔子说孝是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化是由它生发出来的。

  曾参确实是一个孝子,有一天他上山去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在家,因为那时候比较贫穷,也不知道给客人做些什么吃,非常着急。那时候也不像现在可以打个电话、发条微信向儿子求助。而他的母亲怎么办呢?她咬破自己的手指,手指出血了,出血之后他母亲肯定疼,这个时候因为儿子的孝心和母亲有一个感应。不孝肯定就没有这个感应,孝顺就有这个感应,母亲、父亲在遭罪的时候心口肯定疼,所以在山上打柴的曾参就觉得心口发疼,他立马就回来了。回家之后,她立刻跑到母亲的面前跪着问,发生什么事了吗?他母亲说家里来了客人,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买什么吃,所以你赶紧想办法吧。就这样曾参就帮他妈妈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就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啮指心痛”这么一个美好的故事。

  其实《二十四孝》当中有很多都是孔子弟子行孝的故事,比如说子路负米的故事等,都是一种孝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