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词里觅“腊八”

(2017-01-05 13:18:18)
分类: 散文随笔
 

http://www.ayrbs.com/aywb/tplimg/detial_line.jpg

    

    近日,雾霾严重,很少出门,在家阅读些许古籍。不知不觉间,时令已进入腊月,腊八节已到来。

    古人意,岁终之月称“腊”,“腊”为“接”,寓有新旧交替之意。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腊”还包含“祭礼”“逐疫迎春”之意。古人将田猎获取的禽兽祭祖祭神,古籍中有“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民无不醉者如狂”“逐疫迎春”之记载。到了南北朝,人们将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借此腊日来祭祖敬神供佛,祈求国泰民安,避灾迎祥,盼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在新旧交替、民众会饮之际,许多文人墨客诗兴大发,为我们留下许多咏颂腊八节的名篇佳作。我们不妨从脍炙人口的古诗词里,寻觅古时腊八节的韵味。

    北齐诗人魏收在寒冬与众人共祭诸神时有感而发,写下《腊节》一诗:“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短短20字,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摆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福佑,抒发心中的敬神之情。

    晋朝的裴秀则感觉诗词过短,不足以表现宽宏的场景,挥毫写下了“日躔星记,大吕司晨……与民优游,享受万年”200字40句的《大腊》,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好年景之宏大场景,甚至连腊祭的地点、参加祭祀的人员、筵宴状况及天气情况也作了详细描写。

    那么,腊八节里古人怎么熬制腊八粥呢?清朝的李福在《腊八粥》写道:“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该诗详尽地告诉了我们腊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

    在腊八节这天,不仅民间百姓以熬粥、喝粥为乐,宫廷更有一派粥香袅袅、鼓乐声声的腊八盛典,就连皇帝老儿也乐在其中。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诗曰:“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品读诗句,不难想象当年皇家施散腊八粥时,人涌如潮的热闹场面。当然,诗人也有拍马之作,如清朝夏仁虎曾写“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腊八日,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食腊八粥,王公大臣们都要到雍和宫参与敬佛仪式。而朝廷亦是当时的佛,雍和宫第一锅的粥要先奉佛,第二锅便是赏给王公大臣们品尝食用。

    其实,在腊八节的古诗词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此诗描写的是诗人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时,所见到的腊八节情景,和杜甫的“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描写春意将临,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诗里可以看出,虽是隆冬腊月季节,但已露出春的景象。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水边牛迹重重。你尽可想象,既有腊日里人们食用腊八粥,互赠腊八粥的节日气氛,又有“柴门里的炊烟,水边的牛脚印”时隐时现,言外之意:寒冬过去,春天就不远了。

    在古诗词的韵味中,腊八节就是这样带着浑身热乎乎的粥香,向华夏儿女的心灵深处,弥漫、弥漫、弥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漫谈梅松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