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中华民族文字的起源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古者包牺氏知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此说把汉字的起源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包牺氏观象成易;二是神农结绳记事;三是黄帝之史仓颉观象而造书契。
我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源自八卦。《周易·系辞下》曰: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上古结绳记事以治理天下,后世圣人,改以锲刻,百官藉以治理政事,万民藉以稽查国事,这大概取象于《夬卦》。上古的结绳,开始用自然界的藤蔓,然后用动物的皮割成条,最后才是用草或其他植物,比如麻进行纺绳搓绳。夬,就是决断的意思。孔子所说的“结绳以治”,意思是“用结绳的方法进行治理,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
最早的结绳记事,用阳(—)表示单数,用阴(--)表示双数,到逐渐将几个阴阳符号合在一起表示更多的数目,从而又表示各种复杂的事物。八卦就是自然物的象征体,如乾,是天的符号;坤,是地的符号;兑,是泽的符号;离,是火的符号;震,是雷的符号;坎,是水的符号;巽,是风的符号;艮,是山的符号。这是八卦的物象,也是最早的表示这八种事物的文字,是古代先民生产生活和记事、记物、记数和认知的方法,也可认为这八种事物是最原始的文字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人又用刀子在木板或竹片上刻以符号,使用这种契刻、画图的方法辅助记忆。
从战国时期开始,广泛流传“仓颉造字”的说法。传说仓颉最先受到老猎人用野兽踩在泥土中的足印来辨认野兽的启示。仓颉费尽苦心,对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川、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进行象形刻画。黄帝对这种方法非常赞赏,让仓颉大力传授这种方法,久而久之,这些符号就形成了文字。
仓颉所造的字,与易学有何联系呢?据学者考证,汉字的笔画都是以阳(—)、阴(--)为基本笔画,就是说汉字是在这些基本线条的基础上变化、变易而逐步形成的。
甲骨文是中国一种古代文字,最早发现于我们安阳殷墟,源于殷商晚期。著名甲骨文专家胡厚宣说:
所谓甲骨文,乃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
一般认为殷商占卜之书是《归藏易》,是用阴(--)、阳(—)符号来表示卦形图的。上古文字大多用于卜筮,最早的甲骨、竹简上的文字可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