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孝顺奖金

(2016-10-29 10:36:45)
分类: 散文随笔

    南京一家网络科技公司推出了一个名为“工龄转孝顺奖金”的制度,从今年11月开始,入职满一年的员工将享受工龄工资(每工作满一年,每月工龄工资增加200元)。而且这笔补贴直接转化为“感恩父母的孝顺奖金”,由公司发给员工的父母。

    有人在网上发起了一个投票,结果是大部分人对此举表示不同意。笔者丝毫不怀疑这家公司的善意,很多公司一提到加薪就躲躲闪闪,更别说还能细心到为员工父母谋福利了。只是这份善意,为什么遭到了质疑和反对?除了法律权益、作秀嫌疑等方面的考量,恐怕还跟没有把握准“孝顺”的真谛有关。

    “孝顺”压根就不好量化,也不是钱的事儿。你说是月薪1万的人每个月给父母1000元孝顺,还是月薪5000的人每个月给父母800元孝顺?网上曾经流传一个演讲叫《做一个怎样的子女》,“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说法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父母对子女最大的需求不是钱,而是陪伴,他们最看重的是情感的亲近和精神的共鸣。所以《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一直能拨动天下父母儿女的心弦。如果孝顺只是具象为每个月汇到账户里的那点钱,那只能算是基本的赡养,而不是我们倡导的真正的孝顺。

    孝敬老人,魅力在于自愿、自觉,而不是强制、被动,毕竟摁着头皮逼不出孝子来。生活中,绕过“自愿”原则而“规范”道德行为的做法并不鲜见。苏州曾颁布过一条规定,说是子女如果不“常回家看看”,可能拿不到一分钱遗产,直接用“威胁”的办法来“弘扬”孝道。这么一来,就把本来很柔软的情感诉求,搞得硬邦邦、冷冰冰,不妨还是含蓄委婉一些比较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