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虑与近忧
(2016-10-19 16:44:48)分类: 散文随笔 |
为什么一个人不为将来忧虑,就会有眼前的忧患呢?倘若如此,那么这句话反着说也成立:如果你不想有眼前的忧患,你就必须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先发愁才行……
我以为,孔夫子这句话的前后两部分确是因果关系,不过与前面译文不同的是:“人无远虑”是果,而“必有近忧”是因。也就是说,一个人为什么没有对未来做长远打算呢,因为他鼻子底下的难题都难解决,所以根本没心思和精力去筹划未来如何如何。因此,我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之所以没有“远虑”,必定是因为他忙于“近忧”,而无暇顾及未来的事情;就像眼前还发愁没饭吃的乞丐,根本不可能筹划过年的吃穿一样。
笔者还查阅了天津市古籍书店印行的《四书五经》“宋元人注”本。此书在“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之后的批注中写道:“苏氏曰,人之所履者,容足之外,皆为无用之地,而不可废也。故虑不在千里之外,则患在几席之下矣。”我理解此处的意思是说:“苏氏说,人走路时,除了脚踩到的那一点儿地之外,其他大部分地方都没有用,但又不可废弃了。因此人们的思虑并不在千里之外,首先应考虑的是眼前与吃饭(桌子)、睡觉(炕席)有关的事。这也就是说,人可以不“远虑”,不为那些没影儿的事操心,但必须“近忧”,为眼前的困难思虑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