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沐”“浴”两字连在一起叫“洗澡”

(2016-10-15 16:20:54)
分类: 知识窗

    《说文解字》曰:“沐,濯发也。”《诗·小雅·采绿》:“予发曲局,薄言归沐。”还有《公羊传·隐公八年》:“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这里的“沐”都是洗头发的意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更充分说明,“沐”和“浴”在古代是有区别的。

  《说文解字》曰:“浴,洒身也。”《论衡·讥月》:“浴去身垢。”《左传·文公十八年》:“二人浴于池。”这里的“浴”都是洗身的意思。从《周礼》“王之寝中有浴室”中我们还可以看得出,在2000年前的帝王家,卧室里已经有洗澡间了。

  其实在古代,不光是洗发洗身有区别,洗手洗脚也不尽相同,洗脚叫洗,洗手叫澡,洗衣叫浣,洗米叫汰,洗器叫涤……

  当然,古代字面上虽然分得这么清楚详细,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未必有那么严格的分界线。洗头可以不洗脚不洗澡,但洗澡不洗头不洗足不洗手,就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人们将“沐”“浴”两字连在一起,所代表的洗澡,既包括“洗”“澡”,又囊括了“沐”“浴”,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洗澡没有什么两样了。

  不同的是,古代的沐浴要比现在的洗澡严肃认真得多。商汤王求雨前,要先仔细沐浴一番,剪掉头发和指甲,然后才跪在神台前祷告。说明古代的洗澡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卫生,也是一种必须遵守的礼仪。上朝谒见也好,出门访友也罢,就是在家中会客也要先洗澡,以示虔诚和尊敬。《论语》:“孔子沐浴而朝。”推崇礼治的孔子,见君前也是要沐浴的。

  曾几何时,沐浴被一些不懂得洁身自爱的人弄颠倒了,本来一个浴身净体的地方,却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这样的浴场,无论其名字起得多么文雅、多么响亮,室内布置得如何高档、如何辉煌,都永远不能把人们洗干净,因为浴场老板的心早已被金钱和欲望污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鲁迅与茅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