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子只做三件事

(2016-08-30 20:53:45)
分类: 散文随笔


  《论语》有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日三省吾身”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我每一天都多次反省自己。第二种是我每一天都以下列三件事来自我反省。按第二种解释就是:曾子说,我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在三件事情上考察自己。

  第一件事:“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实?古代与后世解释的“忠”稍有不同,古代所谓的“忠”是指对事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对任何一件事要尽心地做,这就叫做“忠”,这里的“人”应泛指所有人甚至包括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且为人谋不一定要真的与别人面对面一起坐下来谋划并起而办事,一切可能会对他人发生影响的事,不论大小都应包括在内。例如我们并未见过曾子本人,更不曾和他一起谋划办事,但曾子完成《大学》及孝经,的的确确对我们为人处世、求知求学有莫大的助益。因此这也可说是曾子为我们尽心尽力地谋划办事了。

  第二件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言而有信。

  第三件事:“传不习乎?”——这也有两种解释,这两种解释来自对曾子不同身份的假设,一是此句话是学生时代年轻的曾子所言,则“传不习乎”就是老师所传授给我的课业是否有还不曾复习、演练的部分,二是此句话是老师时代年长的曾子所言,则“传不习乎”就是我所传授给他人的东西,是不是都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演练确定为真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不含那些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的东西。

  这三句话,表面上看好像是官样文章很简单,其实一个人拿了这三点来衡量自己,可能一辈子都难做到。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小孔子46岁,16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一生积极实践和推行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曾子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他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他把孔子的思想和学问授给弟子,又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论语》,上承孔子之道,对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乃至中华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故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曾子的“日三省吾身”就像三面镜子,可以照人,更可自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