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报仇,十年已淡
(2016-07-24 13:01:52)分类: 散文随笔 |
莫言回忆自己的母亲,用“最痛苦”来形容一段往事: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后,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口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令我终身难忘。”
多年以后,有次莫言陪着母亲去赶集。在集市上,他们遇到当年那个看守麦田的人,这个人已经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莫言说,他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他,平静地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莫言之所以用“最痛苦”来回忆这段往事,说明他内心仍放不下这“一段仇”。看着母亲被打,做儿子的在现场,因年幼而无力反抗,是一种痛苦;当自己有了足够报仇的能力,而仇人又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却被母亲制止,除了体现一个母亲的善良与慈悲之外,莫言依旧是放不下这段仇的,以至于成了他藏在内心深处痛苦的“顽疾”。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坐在瑞典学院的报告厅内,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大概是要告诉我们,他很强大,他不会再去寻仇了。
我觉得莫言的这个故事,是很多“君子报仇”的心路历程。
前一篇:少一点狂妄自大
后一篇: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