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曾感慨:“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年轻一辈人中要推钱锺书。他们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陈丹青将木心著作借给上海某女作家看,她看后打来电话:“陈老师,我原先以为你写得好,现在读了木心先生的书,你在他面前变成了一只小瘪三!”而陈丹青自述:“我听她这样说,当下大喜。”有自知之明者仰视一流大家,看到“人中之龙”所达到的高度,明晓自己“不过尔尔”,甚至乐于自认“小瘪三”。
然在自我炒作之风甚嚣尘上的文坛艺苑,有些人严重膨胀,高调张扬,几乎忘了自己姓甚名谁。李敖自吹:“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乱象丛生的书画界更是动辄以“名家”“大师”自诩。“自称好,烂稻草。”明人姜南在《风月堂杂识》说:“夫文人夸诞,高自称许,以惊世骇俗,自古通病。”
其实,用王朔式的语言说,就是谁也别装丫挺的,大家不过彼此彼此。自晓“你我不过尔尔”,少一点狂妄自大,多一点清醒沉潜,或可让自己避免“不过尔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