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仰望星空

(2016-07-07 04:27:48)
分类: 散文随笔

    谁在仰望星空?仔细一想,耐人寻味。如果不算职业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除了儿童,就是古人。古人是人类的远祖,也是人类的儿童时期。这里说的“仰望星空”,实际上远不是表面上的闲情逸致,更深刻的内涵是指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宇宙观。战国时期《尸子》云:“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就是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神秘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天上打个雷,都会惊悚觳觫,吓个半死,以为是老天爷发怒。于是,“天问”连连,上下求索。求索产生了四种结果,四种走向:科学(天文历算)、宗教(包括巫卜)、文学(神话传说)、哲学(宇宙观)。最早的时间刻度月、日、星期,你看,都是据星辰而来。人是世界的主体,人从哪里来呢?于是,有了上帝,有了古希腊神话,中国神话,有了亚当夏娃的故事,女娲伏羲的故事。大哲们开始“究天人之际”“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无极之外,复无极也。”(庄子),“三千大千世界”(释迦牟尼),“模仿创世说”(柏拉图),“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亚里士多德)等等。有意思的是,这些先哲,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期,虽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却仰望同一个星空,同一个日月,思考同一类问题。

  人类史是一部进步史。“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人类的足迹踏在月球上面。但同时,我们再赏月时,脑海里已没有了广寒宫,桂花树,小白兔以及那寂寞的美女嫦娥,只是用高倍望远镜看月球表面的荒山和砂石,是不是有点大煞风景?没人再像屈子那样喋喋不休地发出“天问”,如果有这样的人,你是不是觉得他神经有点毛病?我们每天还会看天,但看的是蓝天否?雾霾否?风雨否?是最现实的关怀,最切身的关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我们已经不习惯蹈虚凌空,心鹜八极,神游万仞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这样大气绝美想象力超凡的文字,而今还能看得到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如此思辨“玄妙”横无际涯的思考,一如嵇康临刑前弹奏一曲《广陵散》,可堪绝响了。

  前些年流传过一首诗《仰望星空》,极为轰动。诗作者说,一个民族有一些看天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仰望星空,是敬畏,是探究,是思考,即使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那样徒劳一场,虽死不惧,即使像一颗流星在夜空燃烧,也要划出一道炫目的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