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周易》的书名是什么意思?“周”的古文字是田地的一种象形,所以它衍生的词又是周普、周到、周密、周围……“易”的古文字是双手拿着两个盃子在斟酌酒水的象形会义。这么说,“周易”就是“周到斟酌”的意思了!
从商代的甲骨文文字上,就已能看到《周易》初生的阴阳符号,它发展了一千多年,到春秋、战国之后,加进了孔夫子师徒和“诸子百家”里许多无名氏的学习心得体会,以及相关资料,形成了十个部分,称为“十翼”,大大丰富了古《周易》的内容。故而学者们称这部书为《周易大传》。
当初,孔夫子晚年才得到《周易》,一读再读之后大发感慨:“我要是在五十岁能读到这部书,就可以不犯大过错了!”所以他特别重视《周易》,尊崇他的儒家学派自然也极其看重此书。到汉代,皇家“独尊儒术”,《周易大传》也就成了儒家经典,摇身一变,被尊称为“经”。
“经”字在古文字里是织机经线的象形,织布织帛须先有经线而后织纬线,才能成布成帛,这“经纬之线”后来就衍义成有“大学问大谋略”的意思了。苏东坡赞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经天纬地之才”,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螃蟹横行讥讽一些社会异类“眼前道路无经纬”。可见,这“经”不可以随便“加封”在任何书名上头,只有经得住历史实践考验——有正确指导实践意义的书,才有资格称它为“经”,人们才能把这种书称为“经典”。
从《周易》到《周易大传》,再到《易经》,这部书被历代学者尊为“众经之首”,可见其对世人产生的重大影响。相应地,它也就有了种种细挖深究的可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