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也是养生方
(2016-01-15 17:57:41)分类: 诗词天地 |
宋代曾任苏州太守的孙冕,在申请退休时,“大书一诗于厅壁,拂衣归九华”。诗云:“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乐天真。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诗中的李、陈,曾是孙冕的官场朋友,均已退休。朝廷后来下诏请孙冕留任,但他心系“泉石乐天真”,不再复出。
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退隐后有打油诗:“买条黄牛学种田,结间茅屋傍林泉。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世间万事都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他虽功成名就,却淡泊名利,60岁时告退,深谙进退之道。
明代“洞庭老人”诗曰:“八十沧浪一老翁,芦花江上水连空。世间多少乘除事,良夜月明收钓筒。”人生多有加减乘除事,但人在晚境,可将荣辱得失看淡一些,以从容淡定的心态,在良夜月明之时收放钓筒,而不再计较钓筒里收获几何。
明代有“况青天”之誉的况钟,有《离任》一诗概述官宦生涯,自述廉洁心志:“检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况钟任苏州知府长达13年,因清廉和有政绩,深受民众爱戴。当今晚节不保的贪官,或在官场中饱私囊后“功”成而“退”者,读此诗汗颜否?古诗中还有“廷评官小无余俸,致仕身闲得尽眠”。当时在位时官职虽小而不贪,退休后虽家境不宽裕,但内心无愧疚,每天一觉睡到自然醒。那些担心自己东窗事发的贪官,晚上能“得尽眠”乎?
古代官员致仕后以诗自呈心迹,其“老干体”诗多有无为不争、清闲自乐之取向,可谓“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闲情之外,倘有雅兴赋诗,言志抒情,既养生,又养心。偶得佳句胜进补,吟诗也是养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