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2015-12-08 08:42:18)分类: 散文随笔 |
“培育”和“践行”,是两个缺一不可的方面,但从群众视角来看,往往更加注重实践意义。比如说“诚信”,读者更期待落实,“这两个字说起来舌不打弯,但做起来两眼发直”;比如说“民主”,读者更看重效果,“要敞开大门,畅通渠道,随时欢迎群众来校对、纠错”;比如说“爱国”,读者更关心体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当前最大的爱国”……群众理解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抽象和务虚的,而是从日常见闻出发,夹杂着浓郁的泥土气息,也结合着自身的利益诉求。
既然群众的理解方式可知可感,涵养核心价值观就不能大而无当。在群众看来,“敬业”就是“拧紧自己这颗‘螺丝钉’”,“文明”就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湖南读者陈缙的话说,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用‘小环境’说明‘大形势’,用‘身边事’说明‘大政策’,用‘活典型’说明‘大责任’,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以‘小载体’发挥‘大能量’。”换句话说,把抽象的价值分解为具体的事例,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才能把核心价值观这个“软实力”转变为“硬通货”,从写在纸上转变为印在心上。
深入理解“群众视角”就会发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一道绕不开、躲不过的治理考题与改革命题。比如说,关于“平等”,读者关心的是,如何“让‘新市民’享受到与‘老城里人’平等的权利和福利待遇”;关于“法治”,读者呼吁“法律被信仰,政府须先做出样”;关于“公正”,读者更关注怎样消除各种隐性歧视,让公正“从社会‘奢侈品’降价为‘日常用品’”。这都说明,真正让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里落地生根,不仅关乎宣传,更要看改革的力度。毕竟,一种社会价值观,只有能够实现群众的诉求,才能获得人民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