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
(2015-11-13 11:23:19)分类: 知识窗 |
|
||
甲骨文的“三”字,是等长平行的三横。许慎《说文解字》云:“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凡三之属皆从三。”《周易·说卦》把天、地、人称为“三才”:“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周易》每个经卦由三爻组成,代表天、地、人的演变;两个经卦重叠在一起,组成一个卦象,共有六爻,代表天道阴阳、地道刚柔、人道仁义六个元素的演变。董仲舒《春秋繁露》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许慎把“三”解释为“天、地、人之道”,是对《周易》和董仲舒学说的阐述,并非“三”的本义。
“三”的用法很多,这里借诗歌来谈谈。杜甫《阁夜》诗云:“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三”是确指,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个峡谷。李颀《古意》:“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这里的“三”则是泛指,形容军队数量众多。白居易《赠梦得》:“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诗中的“三”是序数词。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极言扬州月色之美。《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首诗通过“一”和“三”的对比,表达了男子思念情人的强烈情感。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同样是通过“一”和“三”的对比,流露出浓郁的乡思。 《后汉书·杨震列传》:“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文中的“秉”指杨秉,是东汉有名的清官杨震的儿子。有人劝杨震多为子孙后代积累一些财产,杨震回答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杨秉一生遵从父亲的教诲,为官清廉,敢于说真话,不怕得罪权贵,真正做到了不为酒、色、财所迷惑的“三不惑”,是名副其实的“清白吏子孙”,永远值得后人景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