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重的“人情债”

(2015-10-08 21:34:10)
分类: 散文随笔

     升学、结婚,每年的9、10月份都是喜事扎堆的好月份,赶场子、随份子,也成为许多人躲都躲不开的“必修课”。这不,几天前宁波网友“熊爱”的一番经历就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

  “熊爱”称,一位不是很熟的老同学打电话邀请他去参加婚礼,他因没时间婉拒后,对方便发来账号,明确提出建议价2688元。如此坦白和直接令人啼笑皆非,却也让人心中一寒。

  是的,咱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捧场贺喜,锦上添花,主人脸上光彩,客人落座如归,礼尚往来其乐融融。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初衷本善的礼尚往来却渐渐演变成为沉重的“人情债”。

  一是“赶礼”与“随份子”的名目繁多,金榜题名、乔迁新居、开张大吉、升迁调动,似乎样样喜事都不能离了钱来说事儿;二是随礼的数额越来越大,人情费的支出占据了不少家庭收入的大部分,而在不少地方,随礼多少还成了衡量朋友亲疏远近的标尺,以此评价人情冷暖、感情厚薄。渐渐地,本是美意一桩的随礼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小的经济与心理负担,异化成“债”与“灾”,让人不禁大呼“人情猛于虎”。

  对比国外,许多欧美国家表达祝福的方式是送上一束鲜花、一盒糖果,或带去一盘自己亲手烤制的蛋糕,轻松简单却也不失真诚。

  有人说,咱中国人是重人情表达的,外国人哪能和咱比,是的,正常的礼尚往来无可厚非,在礼尚往来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融洽,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一个有人情味的社会有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但如果人情变得只能用物质来表达,礼俗势必会慢慢沦为陋俗,最终会毁掉礼仪与情谊。

  移风易俗、革故鼎新,别让人情成“债”与“灾”,不妨从提倡温馨、和谐、简朴的人际关系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寒露时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