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华北平原的地道战,曾经让日寇闻风丧胆,这一凝聚人民智慧,克敌制胜的创举,在中国抗战史上书写了精妙的一笔。虽然战火硝烟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地道战的精神依然传承发扬。
保定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重要战争遗址之一。冉庄地道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的民用地道。地道内有地下兵工厂、翻眼、陷阱等多处秘密设施,同时人们还利用地形地貌在墙壁、牲口槽、锅台、炕面等处巧妙地构筑了地道口。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沿着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成为了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抗战期间,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八路军对敌作战157次,打死打伤日伪军2100余名,其中较大的战役3次,冉庄因此荣获了“地道战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冉庄只是抗战时期在华北平原进行大规模地道战的缩影,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地道的层面,更多是一种民族气节的体现,它留下的是不惧强敌、机智勇敢、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精神和勇气,这种精神和勇气对一个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馆长闫大森谈起地道战的精神内涵时动情地说。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这里成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都有100万人次的游客慕名来这里参观学习。
红色旅游的兴起,使昔日贫穷的冉庄村走上了致富路。现在村里有农家旅馆、照相馆、餐馆等200多家,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一万多元。富裕起来的冉庄人,始终没有忘记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在代代相传中,不断将地道战精神传承发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