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20多年不开口讲话

(2015-05-18 23:30:19)
标签:

惠子

庄子

惠施

对手

鼻尖

分类: 散文随笔
    人之渐老,其言渐寡,这是常识。但庄子不到50岁,便不想开口讲话了。对此,《说苑·说丛》是这样记载的:“惠子卒而庄深瞑不言,见世莫可与语也。”

  惠子者,惠施也。惠施死去,庄子便把自己的眼睛紧紧闭上,不观左右事,不讲前后语,而且将这种活法坚持了20多年。

  20多年,不是个小数字。特别是,对庄子这样一个思如泉涌、文如汪洋的人来说,20多年不开口讲话,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但是,庄子做到了,而且做得那么自然,坚持得如此平常。

  对于这一做法,庄子自有其理:“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意思是说,自从惠子死后,我就没有可辩论的对手了,我也就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了。

  庄子所言,句句是真,字字是情。

  惠子,可以说是庄子一生相伴的朋友和论争的对手。而且这个对手,是一个“以善辩为名”的高手。惠子自己也曾认为:“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庄子·天下》)意思是说,天地虽然那么大,但有我惠子的雄才在,就无人敢称自己的道术了。

  惠子并非心血来潮,口出豪言。他自己的确有许多过人之处。论知识,“其书五车”;论能力,“惠施多方”;论口才,“不虑而对”;论实绩,曾任魏相,并力主联合齐楚,停止战争,随同魏惠王去见齐威王,使魏齐互尊为王。最让人诧异的是,南方有个叫黄缭的异人,“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子听后,“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而且“说而不休”,“犹以为寡”。(《庄子·天下》)

  对于惠子这样一个论争的对手、高手,尽管庄子曾有“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的总评价,但他还是十分看重惠子才能的。当惠子死后,庄子亲自送葬,并对着惠子的墓,向随行的人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庄子说:楚国国都有一个人,在鼻尖上涂抹上蝇翅般薄的石灰,让一名石匠把石灰削掉。只见这个匠石挥动斧子,如刮风般向那人的鼻尖削去。刹那,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只见那人鼻尖上的石灰被削得一干二净“而鼻不伤”,被削的那个人镇定自如“立不失容”。宋元王听说这件事后,心中痒痒的,想让这位石匠也把自己鼻尖上的石灰削去。石匠说:“我虽说能做这件事,但我的对手早已死了!”

  庄子所言,告诉人们:不是对手,无法成功。以此表明:只有惠子,才是他辩论的对手;惠子死了,就无人“可与语也”,自己也只能“深瞑不言”了。

  庄子不言20年,让人深感:人间往来,强强生强。一手独拍,虽疾无声。惟逐强不息,方羽翼而生。一部《庄子》,就是如是:庄子虽为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倘若没有惠子,恐怕也难有《庄子》。譬如,庄子的《齐物论》,有认为,就是针对惠子“一大纸驳诉之词”;《逍遥游》中翱翔蓬蒿之间的鴳雀,有认为,就是比喻惠子的;庄子的内七篇,有认为,“就是专为惠施而作,无可怀疑”等等。

  庄子不言20年,让人深信:世间万物,物物相依。而且,“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正是庄子与惠子的争辩,使惠子的十大命题在《庄子·天下》篇得以保存,而且篇中还记载了惠子与桓团、公孙龙等人辩论的基本观点。尽管庄子认为惠子的观点“其于物也何庸”,但还是认可他作为自己对手的那种“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之潇洒做派、之善辩理论家之本色的。

  庄子不言20年,让人深明:真正的高人朋友,得之,可排冰吐华;失之,则当春凋悴。故,择友不可不慎。朋友,不在一时吃喝玩乐,而在久久两相关切。这样的朋友,平时,能共道德;缓急,可共患难。论而争,是为进、让思想碰出火花;定为一,是为成、让行为服从真理指向。这样的朋友,即便不在同处,照样可声同相应;哪怕从未谋面,同样可德合相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