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典解读:善人治理国家

(2015-05-04 10:11:59)
标签:

好人

善人

孔子

经典解

别人

分类: 知识窗

    【经典原文】

    

    —论语·子路第十三

    也!﹄

    去杀①矣。诚哉是言邦百年,亦可以胜残

    子曰:﹃善人为

    【注释】

    ①指感化凶残的人,使其去恶从善,则可以废除死刑。残,暴戾凶恶的人。杀,代指死刑。

    【译文】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消除残暴,废除刑罚杀戮了。这话真对呀!”

    【题解】

    孔子曾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还描述了“仁德”精神充分而全面体现的社会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说,善人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可以“胜残去杀”,达到他所理想的境界。其实,从这句话的本意去理解,善人因为施行“德治”,以德服人,必能循序渐进地教化百姓、深得民心,假以时日,那些以人为手法强制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律制度,也许便无存在的必然性了。

    【延伸阅读】

    做好人,不必拘泥于道德标高

    如果,有一个足够长的观礼台,按照时间序列展示出当代中国主流渠道所塑造的“好人”,人们会看到一幅长长的“高大全”的英雄画卷;而每一个这样的“好人”,或反衬或直白,都标示出当时社会的道德标高。

    除了英雄,“好人”的队伍丰富了起来。而当“好人”的队伍不再由英雄架构,凡人成为主角,塑造普通人来宣扬主流价值观就成为一种必然。其最大的意义在于:普通人也可以从自私渺小变得高尚,无论社会环境如何,理想仍可以被实践和实现。

    什么是好人?著名科学家王选在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表彰会上如此表述:“人生经验告诉我: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他首先要做个好人。我赞成季羡林先生关于‘好人’的标准: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不过,我以为,这个标准还可以再降低一点,就是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的就是好人。”话虽不多,很耐咀嚼,富于哲理,回味无穷。长久以来,许多人心目中的“好人”常常是与官方树立的道德模范形象挂钩的。这样的“好人”往往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等超凡脱俗的优秀品质,他们的形象基本是“高大全”。相比之下,“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的好人”,这个标准似乎不那么高,但实际上,真正能做到并不容易。“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曾经表达的这种意思,且不说人人都能做到,如果有一多半人能做到,譬如公务员、企业家能把一半以上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为民服务上,科学家、教师能把一半以上的心思放在奉献社会上,商家、厂家能把至少“半腔热情”用在为客户着想上,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要连上几个台阶了。退一步再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少的人”,“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虽然境界略低点,但只要还在考虑别人,何尝不能称之为“好人”?起码值得鼓励和肯定。

    观古览今,“做个好人”是中国最传统的道德教化目标,是社会最基本的道德信仰,也是人生的起码标准。当不了伟人,不妨努力去当个好人;做不了能人,起码也要做个好人。时时事事,为别人多考虑一点,为社会多考虑一点,这样的人生才有趣味、有意义、有价值,活着受人尊重,身后被人怀念。做好人的“门槛”,追求人生价值,没有任何“准入标准”,只要用心奉献,孜孜以求,就能做出一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事情。因此,广义上的“好人”理应是“每人”。

    好人是需要传播的。一个好人做一件好事,如若传播给10个人等于做了10件好事,传播给10000个人等于做了10000件好事,这是对人类的精神道德以及信仰的有力推动。西勒·库斯特曾说:“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做好人是一种素养、一种本性,怀着期待和欲求的善不是本真的善。要相信,世界会真诚感谢“好人”的善良,用一种静悄悄的方式。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好人一路平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