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
(2015-04-29 14:30:08)
标签:
丝绸丝绸文化文论家丝素垂感 |
分类: 知识窗 |
中国人喜欢丝绸可说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不仅对丝绸制品爱不释手,更有对丝绸文化的心领神会。一只桑蚕在28天生命中能吐1000多米细丝,她用一生创造了丝绸的奇迹。蚕丝那三棱镜般的特殊纤维结构,让丝绸以不同的角度折射阳光,形成独特的光泽表面。莹亮的丝,柔美的绸,写就了五千年中国丝绸绵延不绝的美丽传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据说丝绸文化也对古代文人创作影响极大,南朝著名文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就几十次随意地运用丝绸文化意象来解读文理。“素纹为绮,彩纹为锦”,古人用“锦绣”“绮丽”,来形容描绘山水和抒发胸臆的美妙文章,来梳理文章的文脉和义理,理解了丝绸,也就学会了作文。
生活水平逐渐好起来,喜欢丝绸服饰的人越来越多。记得曾经有段时间,很多人喜欢用特殊工艺精纺而成的重磅真丝做服装。那绵软的质感、那柔和的光感、那挺括的垂感,给人高雅华丽的感觉,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如今国人对生活的追求是:身居都市,情归自然,品质生活。这种细密、通透、潇洒、轻松、真切的感觉,就是丝质般的生活和意境。据说丝素中含有1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可助皮肤维持表面脂膜的新陈代谢,防止紫外线辐射、防御有害气体侵入、抵抗有害细菌,使皮肤保持滋润光滑。
白居易在长诗《缭绫》这样写到:“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中国人描写丝绸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现如今中国正与世界一同分享丝绸给生活带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