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教育 因材施教
(2015-04-22 15:31:45)
标签:
育儿
时尚
孔鲤
孙儿
因材施教
|
分类:
知识窗
|
|
|
孔子行教授徒之时,儿子孔鲤也随弟子们一起学习。有一位叫陈亢的弟子,怀疑老师单独给孔鲤“开小灶”,便问孔鲤:“你从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孔鲤回答:“没有。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庭中,我快步从院中经过他面前,他问我:‘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过了几天,他又独自站在庭中,我又恭敬地走过,他问:‘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知道了君子对自己儿子不偏爱、不过分亲昵的态度。”
孔子的“过庭训”,是其平等教育思想的很好体现;而他的另一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在千年之后,由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位官员名叫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也就是主管土木工程的高级官员。他有一位精通经书的儿子,还有一位无论如何也读不进书,为此经常挨骂的孙儿。
有一次,儿子又在训斥孙儿不上进,祖昌实在看不下去,气愤地说:“他不喜欢读书,你天天逼着他,有什么意思?非要读经书才有出息?我看不见得!”说完,就把孙儿领走了。
在祖昌一步步因势利导之下,孙儿走上了一条全然不同的成长道路。后来,这位孙儿取得的成就,至今仍令国人骄傲;其名气,远远超过了祖父、父亲,以及他曾经仰望的何承天。
他的名字,叫做祖冲之。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