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在古希腊被称为智者,研究的学问可谓包罗万象,然其最根本的追问在于世界之本原:人从哪儿来?自然万物从哪儿来?看似简单的一问,却道出了哲学的根蒂。先哲们不停地探索研究,得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为万物之本,毕达哥拉斯认为数为万物之宗,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构筑万物的基石,柏拉图认为理念是本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暂且不论这些观点是属于唯心还是唯物,他们的思维都有一个一致的特性:倾向于归纳,即用一个有形或无形的“统一”把世界囊括其中。
东方智慧的中心亦离不开归纳:《易传》将万物之起源归纳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老子眼中,道是万物之本,宇宙中一切东西都可以归结到道上来。《易》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处的“太极”与老子的“道”何其相似!“道”为何物?“太极”又为何物?或为混沌之状,或许是其他样态,暂且不论,我们所关注的仍是这个归纳:道、太极乃至西方哲学中的“本体”,无非是源头性的东西,其实质上就是那个归纳性的“一”。
虽就对事物的认知方式而言,西方重分析,东方重综合,然而在源头上,东、西方智慧均采用归纳之方法,使宇宙归于“一”,凸显了人类智慧的通性,着实耐人寻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