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澳门的历史

(2014-12-20 07:47:41)
标签:

澳门

葡萄牙

殖民

交往历史

七子之歌

分类: 东西南北

  提到澳门,也许您会想起《七子之歌》:“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这句话说明了澳门是很早与欧洲交往的地方,可别误解成澳门最早离开祖国的怀抱。其实,澳门中欧交往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商贸和文化交流时期(1535—1849,共314年)和葡萄牙殖民和管治时期(1849—1999,共150年)。在前一阶段,明朝和清朝政府派驻官员对澳门以及澳夷(葡萄牙人)实行有效管治。直到鸦片战争割让香港后,葡萄牙总督亚马留在1849年驱逐中国官员,单方宣布澳门为葡萄牙殖民地,澳门才进入葡萄牙殖民和管治时期。

  国人对近代史的记忆,往往陷于19世纪晚清时期列强瓜分中国的惨痛往事。然而您可曾知道,在16—18世纪,中国曾作为引领世界潮流的典范,被欧洲人所仰慕和追捧?其时,小小的澳门,牵动的却是整个欧洲和中国  。  

      在16世纪到18世纪的西方古地图中,我们经常见到绘有澳门和世界各重要港口的画面,原因是明代中叶澳门开埠到清康熙开放广州港前的130年间,除澳门外,全中国均实施海禁,当时澳门港是中国唯一可对外的港口。澳门是明清海禁时期为海上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主要始发港。从澳门港通向世界各地的航线,主要出口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我们不难在欧洲博物馆的肖像画中看到当年的贵族和王室成员穿着丝绸服装,手里捧着瓷器茶杯品尝热茶的场景,这就是当年欧洲的“中国风”时尚。

  澳门博物馆坐落的大炮台,和邻近的大三巴牌坊(天主之母教堂遗址),是耶稣会士分别在1617年和1637年所建,为原圣保禄学院的一部分,是当年耶稣会士观测天象和进入中国之前学习汉语的地方。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澳门上古名莲峰,鹊巢鸠占谁折冲。”这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吟咏澳门的感事诗句,节录于上海图书馆和澳门博物馆刚出版的《郑观应诗集》。15年前澳门结束了葡萄牙的管治,回归祖国,成为澳门特别行政区,鹊巢鸠占的时代已经结束,郑观应和数代中国人的梦想已经实现。今日的澳门,也正在保持多元文化特色、开创文化永续之路上坚定前行。                                                                                                        (戚平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