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是君臣之道

(2014-11-20 09:32:32)
标签:

孔子

臣下

君臣

君主

使臣

分类: 知识窗
   在君主制时代,治国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君臣关系。礼也是君臣之间的行为规范。当年,鲁定公任命孔子为大司寇,兼领相事执政,他们之间有过一场著名的对话:
  【论语】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19)
  【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主使用臣下,臣下事奉君主,双方该怎样相处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按礼去使用臣下,臣下应以忠心来事奉君主。”
  在孔子看来,礼是对君臣双方的约束,像是一种“契约”,也就是说,君王应该“循礼”,臣下应该“尽忠”。
  当然,在君臣关系中,孔子是主张“尊君”的。
  【论语】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八佾18)
  【译文】孔子说:“我完全按照礼的要求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谄媚呢。” 
  孔子似乎并不在意别人所谓“谄”的非议。谄与非谄,检验标准是看合不合礼。
  孔子在这里留下了一个问题:如果君王不“循礼”,臣下是否还要“尽忠”?对这一问题,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过。不过,一百多年后,孟子倒是给了毫不含糊的回答:“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为犬马,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说:君对臣好,臣对君忠;君若犯臣,臣必反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