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这一代的城市文学

(2014-11-12 09:38:12)
标签:

城市文学

城市

我们这一代

写作者

乡村

分类: 散文随笔
    无论如何,城市金属色的巨大身影已经开始投射到我们的小说中来了,成为背景,成为主角,成为对话与气味,成为矛盾与欲望,成为被毁灭或被建造的价值观……这似乎也都是顺理成章的,于是,城市文学像一盆越烧越旺的火,更多的柴火丢进去,更大的影子晃动起来。大家开始雀跃:城市文学收获了!热了!熟了!

  有太多的审美、规则、文明,是远远超出我的体验与见识的——我们对城市的审美,某种程度上说不定也像一个普通人对数学的理解。

  城市有它的意志与特点,比如,其发达的商业丛林逻辑,其灿烂的金钱鬼魅,其零温度的社交本质,其对速度、效率与技术主义的高度崇拜,包括其实用性的道德修正体系等等,城市是既压迫人性又提纯人性的典型场域,并散发出一种刺目的淬火取金之美,以及由此而来的对德行、对古典、对世故、对人伦的反叛和修正……但往往,由于出生与经历的局限也好,由于虚构惯性与道德惰性也好,我们在进入城市文学时,会带着千年文人的田园风度,一种身处灵魂高地的偏见与傲慢,继而去批判去感慨去抚今追昔。我们总有着故土难离的深入骨髓的同位感,由此来看破败与愚昧,看迟缓与落后,总觉得里面有种旧照片色调,一种伤心、残败但很“经典”的美。而当我们把视线投向城市,就总像有黑面纱兜头盖下来一样,哪怕承认城市的强度、先进与高级,哪怕已与其相互占有与拥抱,但先天性的就会带有一种审视、紧张与用力过猛,下笔便成深长的阴影、恶对美的侵犯、新对旧的凌迟与覆盖、钢筋水泥对泥土花草的羞辱与摧残。

  我们所呈现和构建的城市文学,是否带有特定的“方位感”与“局限性”?

  看有些当代欧美小说及日本小说,同样是对冰冷城市的体察与书写,我会注意到他们对于城市生活那种近乎亲情与归宿感的温柔流露,包括对人际冷漠、铁血规则、万物速朽的高度认同,他们这种对都市审美的建立、认同、着迷并努力维护的表现,非常类似于我们对于乡村经典的那种感情。我想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因素:

  一是跟一个国度或区域的都市化进程有关。同样是城市,有各自的起源、流变与进程,纽约与首尔不同,东京与上海不同,南京与深圳不同等等。在欧美城市小说里,似乎一切已有定局,总有一种老派都会的自信、颓唐与暮气,而中国新兴城市,则充满动荡与摇晃的活力,一种是非纠缠的矛盾与决裂,一种仍旧在与传统伦理进行撕扯的恍惚与阵痛。

  二是跟写作者的出身有关,这其实跟前一个问题是相连的。对那些写作者而言,都市即其故乡,他们一生下来就被扔在城市之河里,从吸入的第一口空气,看到的第一张面孔起,从他们的食物、交际、消遣起,这些最根本的源头造就了他们的城市内核。他们的城市书写跟他们的城市本身一样,是年代积累之后的老熟与轻捷,并自然而然带着一种童贞般的怜爱与深情。我们会在中国更年轻一代的写作者笔下看到这样的城市小说,虽则有时会失之浅显和小文艺趣味,但确实也不会像我们这一代这样,总是拖着故土情怀尤其是道德局限与审美积习上的长长尾巴。

  可是话说回来,老实讲,这也正是我最想说的部分——这种胎记式的阿喀琉斯之踵可能正是我们这一代人转向城市写作的最大辨识度所在,也最为忠实地体现出这一代际与整个社会的情境与进程。我们急切地,有点气喘吁吁地,利用并不算太长的都市经验,以后窗式的机位,带着先天乡村基因、祖传审美加后天见识糅杂而成的复杂视角,投向同样复杂、同样糅杂的城市生活。我们这一代的城市书写也许还缺少一个牢靠的成熟支架,有时候是从乡村仰视,有时又从古老精神高地俯视;我们同时也缺少一个赤裸的毫无遮挡的视角,我们长于以局部推测整体,以窥视去滋养想象;甚至我们也缺乏哪怕只是资料装备性的对城市文明的考察和梳理,可是我们就这么着,本能地、兴致盎然地、将计就计地,去试图书写这个都市。它正在被豪华地堆砌、被粗暴地误会,声名狼藉,被过度追求同时被过度丑化。它被认为是一切罪恶的温床,可同时也是它,在以巨大的勇气和力量拖曳着整个社会文明缓慢向前,甚至包括我们总是难以忘怀、并总认为是在被城市毁坏的乡村大地。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这一代的城市文学可能终将会是一个基石般的存在,它不会在短期内达到圆熟、老烂的地步,但这绝对会是一块如烙铁般炙热、多情、复杂、分裂的基石,文学和城市一起在这块烙铁上携手起舞。老实讲,我喜欢这样的舞姿,更乐于身在其中,怀着满是偏见的狂热,去追踪这样的都市,深入到它的腹部,深入到它的铁与锈,贡献出哪怕只是一个黑色闪电般的后窗剪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