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控糖把握“四不”、“四要”

(2014-11-12 00:55:33)
标签:

糖尿病患者

血糖

糖尿病

胰岛素

心理状态

分类: 保健养生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许多糖尿病患者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能做到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按时服药。但是,血糖仍然控制不好,有些早期患者甚至变成了中期患者,中期患者变成了晚期患者。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懂得“治病先治心”的道理,从而影响了糖尿病的治疗。如果人们能学会处理问题的技巧,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糖尿病,就可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健康的心态,也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对血糖的不良影响。 所以,心理控糖要把握“四不”、“四要”。

  不焦虑,不急躁。疾病治疗中要让自己拥有自控的能力。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保持冷静,三思而后行。应对生活变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坐下来静静地思考梳理一下,然后制订出比较理性可行的计划。其次,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睡眠不足引起的疲劳。另外,正常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也有益于缓解压力。通过聆听音乐或自然之声,如各种鸟鸣、海浪、雨滴、泉水、松涛,使人体产生生理上的共振,激发情志,陶冶情操,开发潜能,使情绪得以宣泄,缓解紧张或失常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愈能力。

  不生气,不发怒。正常人在发怒后,胰岛素能迅速分泌出来,使上升的血糖恢复正常。但糖尿病患者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分泌出足量的胰岛素,这样,血糖就会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当人处于愤怒状态时(尤其是暴怒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最大),交感神经兴奋会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还会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如果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被最终固定,形成糖尿病。同样道理,糖尿病患者最怕生气,生气后血糖常常上升,经常发怒的不良情绪,也会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出现反复或逐渐加重。

  要多笑,要快乐。糖尿病患者要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对治病效果具有很大影响,良好而稳定的情绪对降低血糖和维持血糖的稳定是十分有益的。给自己留出放松的时间,可培养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如养心静坐、练气功、做保健按摩等。研究发现,开怀大笑可以抑制血糖上升。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加强身心修养,放宽心境;可多看电视中的滑稽、相声、喜剧、小品、小丑等表演,尽情地多笑,并以乐观、开朗、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要温馨,要和睦。有病难免烦恼,遇到烦心事要向家人以及知心朋友倾诉,以求沟通,获得理解和帮助。要给糖尿病患者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关爱糖尿病患者,关键是保持家庭的和睦,让家庭充满爱。平时,也应多疏导、鼓励、安慰并理解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对战胜糖尿病十分重要。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突破心理障碍十分关键。成功地调整心理状态要靠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遇事不急、不怒、不紧张,做情绪的主人是预防或延缓各种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一环。总之,要正确认识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在治疗的全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乐观的精神、坚强的意志,这才是良好的治疗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