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杏树

(2014-10-18 00:22:56)
标签:

银杏树

白果

银杏

粗细

孙枝

分类: 散文随笔
    白果又叫银杏,白果树自然也叫银杏树。这个很文艺的名字据说是宋朝初年一位皇帝给起的,可能因为它长在树上时看着像杏,而果壳又纯白如银吧?不过敲开那层白壳子,里面的果肉既不白也不像杏,而是层薄薄的棕膜裹着莹洁翠绿的果粒,像是颗冰种翡翠豆。
 
  白果可食,但生吃有微毒。所以一般要熟着吃,蒸、煮、煨、炖、蜜饯、盐焗都可以,其中能够突出本味的吃法是炒或烤。炒白果不是指用它来炒菜,而是类似于炒花生那样带着壳干炒。但白果要比花生金贵得多,算是干果中的细货。烤白果,在家就能完成,生炉子的时代,两把铁丝笊篱合拢起来,装进十几颗夹开条裂缝的白果在炉火上翻转烘烤,不停地“唰拉唰拉”颠着,没多会儿就能闻见带着清气的焦香。现在更简单了,家家户户都有微波炉,把洗净的白果装进信封里,高火一分钟,听见里面“啪”的一声脆响,齐了。
  
  银杏树长得很慢,据说是爷爷栽树孙子吃果,因此也叫公孙树。自然状态下生长的银杏树稀少而珍贵,不过仰仗于现代的栽培技术,近几十年来北京的银杏树不算罕见,很多街道两旁都种的是。尽管大多不过拳头粗细,但天儿凉之后也能黄灿灿地点亮一街的秋色。钓鱼台、三里屯、地坛公园等几处五六十年代栽的银杏树林已经粗过碗口,霜降之后金光耀眼,杏黄、橙黄、缃黄、鹅黄的小扇子飘飘洒洒随风而落,竟然铺出几条著名的银杏大道,吸引得游人如织,享受北京梦幻般的秋景。
 
  早先北京的银杏林却不多见,只那么几棵钻天入云的古树,大多隐匿于卧佛寺、潭柘寺这样的名刹里。其中西山大觉寺有两株最为可观,一株号称西山银杏之冠,高十余丈,树龄千年,七八个人伸臂携手才能围起来。乾隆皇帝曾感叹其壮美赋诗道:“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另一株主干虽不甚粗,但树型奇美绝伦——从周围土里分生出九棵粗细不等的小树,独木成林,号称“九子抱母”。深秋的大觉寺里静寂空幽,唯有巨大的银杏树灿烂如炽,营造出一个辉煌的世界。或许,那是万千只涅槃的蝴蝶来此栖息听法,觉悟后又纷纷驾着金光飘降在殿前的石阶上,把古刹装点成黄金铺地的祗树给孤独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