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土说

(2014-08-13 10:30:14)
标签:

风土

万物

土地

自然环境

四方

分类: 散文随笔
    风和土,本是自然事物,一属天气现象,一属地质资源,各有其含义。比如,在气象学中,风是指与跟地面大致平行的空气流动,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现象。土又称土壤,是由岩石经过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以及剥蚀、搬运、沉积作用在交错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所生成的各类沉积物。风和土就像水和阳光一样本来都是自然现象,虽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巨大的影响,但它们并非人类生产生活的本身,然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风土合称,即人类社会生活的代称,很早就成为社会惯习。

    其实,早在殷商甲骨文资料中,就透露出“风”这一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甲骨文合集》1就反映了商朝人对分至四节及其对应物候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构成了殷人独立的标准时间体系,成为殷人制历的重要依据(冯时《甲骨文四方风研究》。《尚书·尧典》所记载的羲和观象授时,也是以四方风与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虽然后世的古籍如《吕氏春秋》《淮南子》中又有所谓八方、八风与八节的记载,但也只不过是对上述岁时观念的细化和引申而已。值得注意的是,在甲骨文四方风刻辞里,特别是《合集》的记载里,占卜者是代商王实行禘祭,向四方风神祈祷,预卜一年四季的气候与收成的。在这里,四方风已经与四季这一岁时观念密切相关,且对与民众和国家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粮食收成有重大影响。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四方风对四季收成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它才成为象征季节的岁时刻度为国家所重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像《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和《礼记·月令》所记载的那样按照岁时、风候来安排国家祭典、农业生产乃至国家政令、军事生活的整齐划一、自成体系的历史文字。总之,风与岁时节气有关,在特殊语境下成为农业生产和民众经济、文化生活的象征符号。

    土地是人们的繁衍生息之所,是人类一切生活赖以存在的基础,更是人类所有民俗活动展开的舞台。在中国古代民众看来,土地是生产万物的沃壤,是人民生息的基础。《说文·土部》解释“土”字说:“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元气初分,重浊为地,万物所陈列也。”土地山川,滋养万物,但土地因地域不同而质地有别,其物产也不一样。《太平御览·地部》引《范子计然》的观点说:“夫地有五土之宜,各有高下。”又引郑玄《孝经》注曰:“分别五土,视其高下,若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麦,丘陵阪险宜种枣栗。”诚如《洪范五行传》所言:“地者,成万物者也。”土地的确是哺育万物和万民的根本。《盐铁论·圆池篇》就认为:“古者制地足以养民,民以承其上,千乘之国,百里之地,公侯伯子男,各欲其欲。”可见,无论是个体生命,还是家庭族群乃至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土地生育万物,具有母性的光辉,《周易·说卦》就说:“坤,地也,故称乎母。”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民,塑造出不同区域人的独特性格,产生了像《管子·水地篇》所说的诸如美、恶、贤、不肖、愚、俊的品性和贪麤好勇、轻果而贼、愚疾而垢等性格差异。所以,《汉书·地理志》说:“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中国古代的学者,早就深刻认识到风土中的文化因素,《隋书·经籍志》就指出过“风”与“土”的密切关系:“昔者先王之化民也,以五方土地,风气所生,刚柔轻重,饮食衣服,各有其性,不可迁变。是故疆理天下,物其土宜,知其利害,达其志而通其欲,齐其政而修其教。故曰广谷大川异制,人居其间异俗。”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序》里也注意到“风土”与“风俗”这对概念里所包含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活的有机统一,他说:“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之类,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讴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谣也。”(应劭《风俗通义》,《汉魏丛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影印明万历新安程氏刊本,第637页)

    总之,风、土二字由风和土组合而成。风土是因大气与大地相互作用而在一定地域产生的自然现象。而这种现象又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风土表现出极强的人文特性。风土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地域性。一个地方的风土主要指的就是这个地方的气候和风俗,即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总和。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的生活也处处在适应和反映着环境的特征,在这样的过程中便逐渐形成了特定地域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因此,风土是“自然与人文”结合的产物。“自然”是相对人而言的,人与自然的亲近程度、融合程度,决定了风土色彩的强弱。“自然”中没有了人,也就谈不上会有风土人情。一定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相互影响,互为条件,从而构成了风土。风土是特定区域文化的积累与沉淀,是人类生活习俗中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最紧密、最稳定的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定力是什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