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则天,顺陵墓,王妃墓

(2014-07-28 06:25:47)
标签:

杨氏

武则天

杨达

孝明

贺兰

分类: 历史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8公里处的顺陵,乃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归葬处。其墓园规模宏大,面积竟是唐开国皇帝唐高祖献陵的两倍;所放置的崇石巨刻,雄奇威猛,即使唐代的18座帝陵也难以与之相比。

  这不禁令人感到诧异,墓主人杨氏既非帝王,也非帝后,1400多年来,这座墓冢何以能欺世盗名、堂而皇之地称“陵”呢?要知道,在封建制度下,对于陵寝制度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自战国以降,只有帝王的陵墓才能称之为“陵”,明末大学者顾炎武说:“《秦本纪》:‘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始有称陵者。至汉则无帝不称陵矣。”(《日知录》)那么,杨氏究竟是何许人也?

  固然,杨氏出身弘农士族,祖辈都是朝廷高官,但父亲杨达,仅为隋朝工部和吏部尚书。杨氏年幼时,不习针织女红,却有志于诗书礼仪,曾书“当使恶无闻于九族,善有布于四方”,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杨达颇为女儿自豪,有“隆家之女”的赞许。隋炀帝大业八年(612年),杨达跟隋炀帝征高丽,死于军中。这时,年届34岁的杨氏尚待字闺中。杨达之死,无疑对杨家是巨大打击,笼罩在杨氏头上的光环也不复存在了。这时,在她的婚姻问题上,很可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缘故,直到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杨氏已年逾不惑,才在唐高祖的撮合下,以半老徐娘之身,下嫁武士彟作继室,成为两个已经成年孩子的后娘。

  武士彟原是一位木材商人,“家富于财,颇好交结”,后随李渊起事反隋,虽有“首义”之功,被任命为大将军铠曹,但大唐建立后,因“从平京城功”,只在朝中短暂任职,后外调,先后任扬州、利州、荆州都督。贞观九年(635年),死于荆州任所。如果论及平生事功,恐怕很难与凌烟阁中人比肩,更谈不上是什么开国元勋了。

  丈夫死后,杨氏一时失去依靠,便带着三个女儿扶灵柩回原籍安葬,但却受到武士彠的前妻之子元庆、元爽和兄长之子惟良、怀运等人排斥,常常以恶语相加,“诸子事杨不尽礼,衔之”。杨氏难以栖身,孤女寡母只好回到长安。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二女儿武则天被唐太宗选为才人。永徽四年(653年),被高宗立为昭仪。这时,杨氏母女采取拉拢贿赂、各个击破、培养死党的办法,两年后(655年),武则天入主中宫,成为皇后。杨氏始被封为代国夫人,后改封为荣国夫人。这时,武则天的小妹已死,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杨氏依仗着女儿的权势,同武则天相为表里,一面极力笼络武氏子弟,形成拱卫武则天的中坚力量;一面无情地报复那些曾经欺侮过她们的人,并将丈夫前妻所生的儿子武元庆、武元爽,统统赶出京城,在贬谪流徙途中,双双被迫害至死。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对涉险境、共荣辱的母女到了晚年,关系却急转直下。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杨氏的大女儿、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的子女引起的。

  原来,韩国夫人成为唐高宗的情人后,其女儿贺兰氏又被这个老色鬼看中,赐号为魏国夫人,二人居然打得火热。两辈人同时“颇承恩宠”,这使得武则天极为忌恨,便用嫁祸于人的手段将贺兰氏毒死。但贺兰氏之弟、和外祖母杨氏通奸(《旧唐书·武士彠传》:“烝于荣国夫人”)的贺兰敏之,却有意把武后的阴谋手段透露给唐高宗,武则天得知后,暴怒异常,但碍于杨氏的有力保护,武则天一时也难以下手。

  咸亨元年(670年)八月,杨氏终以92岁高龄病死。武则天没有了投鼠忌器之虞,立即上书高宗,揭露贺兰敏之的罪行,首要一条就是同杨氏通奸。于是,贺兰敏之被流放到雷州(今广东海康)。这个衣冠禽兽自知恶贯满盈,“行至韶州(今广东韶关西南),以马缰自缢而死”。

  贺兰敏之之死,确实是罪有应得,而武则天则完全是出自极为丑恶的人性。为争夺权利,武则天不惜抛弃“天后”的尊严,用残酷的政治斗争剥下含情脉脉的外衣,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当然,武则天也极会演戏,杨氏下葬时,她还“望长安而下泣”,“瞻后褥而衔悲”;高宗则“亲御横门,开轩悲哭”,“送至墓所”,以王后礼埋葬于咸阳洪渎塬上,称杨氏墓,墓园及石刻都是一如旧制。

  但是,为了政治需要,武则天却来了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永昌元年(689年),武则天距登上皇帝位仅咫尺之遥,为抬高身价,追尊其父亲为“忠孝太皇”,母亲杨氏也被尊为“忠孝太后”,杨氏墓改成“顺义陵”。第二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为了和自己的地位相称,于天圣二年(691年)追尊其父为“孝明高皇帝”,其墓为昊陵;杨氏为“孝明高皇后”,改其陵为“顺陵”。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似乎觉得母亲杨氏抬得还不够高,自己还不够尊崇,又追尊杨氏为“无上孝明皇后”。

  如此这般,杨氏从一般的贵夫人变成了“皇太后”,杨氏墓地也变成了帝后陵了。随着杨氏身份的不断改变,武则天对陵园屡屡进行扩建。最后的陵园面积从83070平方米扩大到1094624平方米,增加了12倍,居然超过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的献陵面积(554510平方米)近乎一倍。长安二年(702年)正月,奉武则天之命,一通由杨氏的孙子、梁王武三思撰文,外孙、相王李旦(即后来的唐睿宗)书丹的《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又称《顺陵碑》),立于顺陵南门的司马道旁。这通高约10米的巨碑,全文4300字,刻字方正规范,间有篆隶,字迹娟秀俊美,其中还有武则天新造字16个,是唐初的一通名碑。

  同时,武则天还下令,征集天下的能工巧匠,精选石料,僭越先朝帝陵的制度,超标准地雕造了多尊巨型石刻。相形之下,唐朝在渭北的18座陵墓,就显得逊色多了。

  不过,顺陵的墓主人杨氏毕竟是假的,所以不但不为世人所承认,还成了李氏后代泄愤的场所。开元元年(713年),刚登上帝位的唐玄宗即下诏削去武士彟“孝明高皇帝”称号,仍称太原王;杨氏也恢复了王妃的身份,称太原王妃,十分明确地将顺陵改称王妃墓,顺陵之名已不复存在。

  然而,顺陵这个冒牌货却讹传至今,究竟是何道理?一位学者说得好,这正应了《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叫“假作真时真亦假,真成假时假变真”。事实上,许多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由于掺和了人为的因素,才变得是非颠倒起来——顺陵之名者,此之为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王阳明论为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