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追究起来,“先生”一词的含义也是几经变迁。如《论语·为政》中:“有酒食,先生馔。”这里“先生,父兄也。”《孟子》中:“先生何为出此言也。”在这里“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战国策》中:“先生坐,何至于此。”均是称呼有德行的长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之句,而这里的“老师”是年老辈尊学殖深厚足以传人的意思。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这里的“老师”依然是指年高学深的人。
《太平御览》卷404引三国时吴国韦昭《辨名》说:“古者称师曰先生。”第一个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这里“先生”,解释为“老人教学者。”《礼记》中多次出现“先生”的字样,且规定了学生与先生相处的礼节。
明代沈懋学在《复王龙溪先生》书,四次称其师(王龙溪是王阳明的弟子)为“老师”,开学生称先生为“老师”之端,之后“老”便慢慢成为词缀了。
清初,称相国为“老先生”,到了乾隆以后,官场中已少用“老先生”这个称呼了。辛亥革命后,“老先生”这个称呼又盛行起来。交际场中,彼此见面,对老成的人,都一律称呼为“老先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先生”的用法更广泛了,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已经远远超出教师的范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人群。然而,在教育界“先生”的传统称谓仍在沿用,只是它的规格被提高了,人们往往把资深的、德高望众的老师称为先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