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止有定

(2013-11-18 15:20:30)
标签:

良知

归宿

过程

让我们

境界

分类: 散文随笔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是《大学》上的话。“止”指归宿,“知止”即知道归宿。在佛教里,“止”指通过坐禅入定,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达到寂静的境界;“定”是定向,“知止而后有定”就是知道了归宿,坚守不移。于是“能静”,“静,谓心不妄动”;“能安”,“安,谓随处而安”;“能虑”,“虑,谓处事精详”;“能得”,“得,谓得其所止”。这几“能”是朱子《大学章句》的解释。总之是从容有度,心安理得。

    这里描述的是一个进入某种境界的过程,要想进入这个境界,首先要知道“止”。

    古往今来,“知止”何其之难。我于是想起清朝同行钱德苍写的《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在现实生活里,这种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了”,“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红楼梦》)的人举目便是,前仆后继。

    钱德苍还写过的一首《知足歌》,苦口婆心地奉劝世人“请看破,莫求过”,可惜真正听进去并且愿意实行的人不多啊。

    写到这里,我想说,人生中让我们知止有定吧,让我们看到人的更多良知吧!(戚平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