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826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想道德建设,归根结底是在“情”字上做文章

(2013-11-13 15:50:50)
标签:

指针

感染力

创造力

榜样

总体

时尚

分类: 思想理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置身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追求真善美与道德行为失范相互交织,亟待通过道德建设增强社会和谐与民族凝聚力。

  在群众中寻找道德榜样,依靠群众营造道德建设氛围,实践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道德环境的营造,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至关重要。正如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的“道德人”理论:人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某一离群索居的、孤立的个人,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世界中的一个公民,是自然界巨大国民总体中的一员。环境,对于思想道德培养既有显性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如果这种道德环境和道德楷模来自群众身边,自然会消除“精英主办”带来的疏离感,增强吸引力和榜样作用。道德建设领域和其他的知识教育一样,重点要解决如何通过满足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如何通过不断提升成就感保持学习兴趣两个问题。

    群众不但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分享者,更是创造者。落实群众作为权利主体的地位,解决的主要是参与动力问题;落实群众作为义务主体的地位,解决的主要是参与责任问题。只有切实为群众创造享受权利的机会和提供履行责任的平台,群众的主体地位才算落到实处。也只有如此,群众的主体感以及由此衍生的积极性、责任感与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思想道德建设的群众基础才能得以夯实。

  思想道德建设,归根结底是在“情”字上做文章。扎根国情、了解民情,需要我们唤起热情、捧出真情。而这,都需要以群众路线为指引,一切为了群众,始终依靠群众。这是“路桥实践”的基层切片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是其他领域的工作指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