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风俗:中秋节供奉兔儿爷

(2013-09-20 16:01:08)
分类: 东西南北
http://bjrb.bjd.com.cn/images/1/bjrb/2013-09/22/12/20130922rb12bRB12Cb001.jpg

 

 

 

http://bjwb.bjd.com.cn/images/1/bjwb/2013-09/19/01/20130919wb001bWB001Cb001.jpg

  

 

中秋节供奉兔儿爷是老北京特有的风俗。昨天上午,小雨中,1000多只兔儿爷披着“雨衣”在东岳庙堆成“兔儿爷山”。

坐镇“山顶”的兔儿爷身高60厘米,诞生于民国初年,为纸制。

“兔儿爷山”花团锦簇,色彩烂漫,从“兔儿爷山”上请下一只“兔儿爷”,不仅给中秋佳节增添了喜庆祥和的气氛,也是一种独特的中秋祈福活动。

    兔儿爷塑像大的有三尺多高,小的只有三寸,造型注重衣着的华丽和面目五官的神情,通常二目直视,三瓣嘴紧闭,脸蛋儿上施淡淡的胭脂,俊秀中含威武,端庄中有稚气,活泼生动惹人喜爱。兔儿爷左手托臼,右手执杵,做捣药状,通常头戴金盔,身披甲胄,背插令旗或伞盖。它的坐骑有狮、虎、鹿、象、麒麟等。

    北京有句老话说“兔儿爷的旗子——单挑”,就是因为兔儿爷身后只插一面旗。兔儿爷身后只有一面旗是有历史渊源的,它和兔儿爷的发祥地有关,人们是在寺庙里发现兔儿爷的,而寺庙的山门外只有一个旗杆,为了纪念兔儿爷,人们就在它的身后也插了一面旗。兔儿爷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在传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变化。不过,有一些特征绝对不能改,它必须是人脸、兔耳朵,面容不可狰狞,不能留胡子。    

    至于容面,兔儿爷不能随便笑,因为传说中的兔儿爷来到人间是为了治病救人,常年辛苦捣药驱除时疫,是笑不出来的。

    请兔儿爷是老北京的习俗,但现在的北京城里真正的老北京人已经越来越少。对今天为数众多的新北京人来说,还有一个重新认可、认识北京习俗、传统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