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逝的马铃声
(2013-08-25 14:54:23)
标签:
铃声铃铛历史文化经济条件社会组织 |
分类: 东西南北 |
|
|||
午后的阳光洒在一座座高大坚固的土墙上,沿着当年马帮队伍走过的足迹,来到被誉为“马背上驮出的村庄”——东莲花村。这座位于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建镇的纯回族自然村落,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座驿站,马帮锅头聚居地。东莲花村犹如一部鲜活的史书,记载着马帮文化的前世今生,至今保存完好的角楼有5座,还有28处充满浓郁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古民居。2007年10月,东莲花村被批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马帮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据史料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云南巍山境内已经开始种茶。马帮从10世纪开始,无数次地穿越高山深谷,风餐露宿、历经艰辛,行走在崇山峻岭中,在马帮人充满乐观气息的赶马调和山歌里,在渐行渐远的马铃声中,一路开启了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交易,将中国的茶叶从产地云南带到了整个国家及亚洲,也开辟了一条因茶而生的茶马古道。 在马帮兴起的年间,巍山的“回回帮”是茶马古道上远近闻名的云南大马帮,东莲花村50余户家家养马,户户经商,以大马锅头马如骥为首的7只马帮共有350多匹马,100多个赶马人,村内马帮云集,来往商旅如织,经济繁荣,还盖起了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建筑。 虽然经过岁月侵蚀,但马家大院的精美细节无处不在。淙淙碧水的古井栏四周雕刻着美丽的折枝花卉,马厩后墙墙砖上也刻有“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诗句。大院二楼的彩绘,至今依然清晰美丽,特别是《上海街景》被专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体现了马帮商人的开放胸襟和开阔眼界。东莲花村传奇人物马如骥热心公益的故事,至今仍为乡里称道,当地老人还为曾跟着马如骥修筑过防洪石堤、造福后人而感到无比荣幸。 如今,当年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已在历史的岁月中褪尽色彩,嗒嗒的马蹄声和叮叮的铃铛声渐渐远去,但东莲花村却依然弥散着茶马古道浓郁的气息。在云南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氛围、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马帮文化,作为大西南一种独特的经济物品流通形式,一种独特的商业行为,一种独特的文明传播载体,一种独特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组织形式,曾经对云南各民族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对今天更是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