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也别人为制造泡沫
(2013-06-25 17:28:57)
标签:
优秀人才泡沫高考录取表面考试科目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
全国高考陆续揭榜。备受关注的北京市,考生成绩喜人,其中上700分的就超过100人,部分示范高中600分以上的考生超过八成。相应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也大幅飙升,其中一本线文科提高了54分,理科提高73分。有人调侃,北京高考分数一向低于其他省市,这回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今年北京文理一本线均在550分左右,已经跟多数省市不相上下,至少差距缩小了不少。以往考上同一所高校,北京考生比一些省份考生低100来分的情况,可能不会出现了。不过,这也只是形式上的公平罢了。高考虽然被称为“全国统一高考”,但其实并不是真正“统一”的:各地考题不一样,考试科目不一样,各高校在各省份的录取指标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总分750的高考分数,“含金量”是不同的,各地的录取分数线,也不具可比性。
针对这次考分飙升,北京教育考试院负责人称,主要是在试卷设计上更体现了减负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主干知识和主干能力的考查,让各层次考生都有较好的展现空间。这话说得很专业,说白了其实就一句话:今年题更容易了,所以大家考分整体提高了。不过,高考是一种选拔考试,判断出题是否科学,不是考分越高越好,而要看区分度是否合理,能否体现高考的选拔作用。如果题目出得太容易,表面上对北京考生是一种照顾,但如果考试区分度不合理,失去选拔意义,对真正优秀不怕竞争的北京考生来说,其实是另一种不公。
在分省出题和分省录取的前提下,考分的整体位移,仍是自己跟自己比,并不能说明地区间高考录取比过去更公平,只是表面上好看一点罢了。并且,题目出得容易,某些方面对北京考生更有利。比如,在专业学校和特长生录取上,北京考生就有了更多优势,因为专业学校的文化课成绩,是以北京高考文化分算的。
考试题目不同、招生指标不同,各省份不论题目难易,都只能去争早已设定的指标。所以,这种“好看”的公平,并不能改变分省录取指标的不公平,更不能改变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
虽然考试越来越容易,整体考分越来越高,但今年仍有数千考生临阵缺考,其中不少选择了国外和境外大学。虽然这个比例并不高,但一些高校也应感受到考生“用脚投票”的压力。只有通过调整招生指标,给生源大省和寒门学子更多机会,才能选拔到更多优秀人才。